明報新聞網海外版-加西版(溫哥華) - Canada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圖片
浸大中醫藥學院臨牀部高級講師李曉光表示,中醫藥治療不孕症成功率逾三成半,但使用的中藥要因應不同體質及不同月經周期而異,不能亂信網上偏方。(郭慶輝攝)
放大
 

其他新聞
倒車撞死工友 大判囚5年
用布撲火救同事 維修工燒傷命危
大埔北區統一收生 落空須自行撲位
福士全球回收260萬汽車
黃坤准赴廣東加保至500萬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浸大:中藥治不孕 37%成功

【明報專訊】浸會大學昨公布一項分析,發布145名因不孕求診的婦女,服用中藥後其中53人即37%成功懷孕。負責臨牀觀察的中醫師表示,不同不孕患者症狀不同,醫師須按患者用不同處方,包括調節肝、腎及卵巢功能。有接受3次人工受孕失敗的婦女,在浸大接受中醫治療4個月後,便成功自然受孕,自言高興得猶如「中六合彩頭獎」。

92%療程後一年內懷孕

浸大中醫藥學院在2011年10月至今年3月期間,觀察145名22至45歲的不孕症求診患者,結果發現有53名婦女以中藥治療後成功懷孕。浸大中醫藥學院臨牀部高級講師李曉光表示,分析了其中50個成功個案,92%在開始療程後一年內懷孕,58%是3至7個月內。

30歲初結婚的陳太婚後4年亦未能懷孕,曾試過向4名西醫、6名中醫求診,又試過3次人工受孕,均告失敗,心急如焚的她經朋友介紹下到浸大中醫診所求診,每天服2次中藥,4個月後自然懷孕,並誕下足磅健康女兒,女兒現已1歲。李曉光指陳太屬「肝鬱」型,經中藥調理好便成功懷孕。

主要原因肝鬱腎虛

李曉光表示,不孕症是指女性婚後不避孕2年仍不能成孕,她指中醫相信「腎主生育,肝主月經」,本港不孕女性普遍屬「肝鬱」及「腎虛」兩型,主要由於遲婚及遲生育。隨着年齡增長,婦女肝、腎及卵巢功能逐漸衰退,工作及生活壓力大又會引發內分泌紊亂導致排卵障礙。

李指婦女生活習慣亦會影響生育,例如長期於低溫空調下生活、休息不足及喝得多冰凍飲料,可能會導致「腎虛」;壓力及壞情緒可能會導致「肝鬱」。「肝鬱」症狀包括月經不定期、經前乳房及小腹脹痛、易怒等;「腎虛」症狀包括怕冷、大便稀爛、性欲淡漠等。李強調要因應患者個別情况及體質作處方治療。

 
 
今日相關新聞
浸大:中藥治不孕 37%成功
[顯示全部題目]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2017地產展望 2017理財特刊1&2 健康生活181
 
 
 
主頁 ,  聘請 , 招租 ,
商業招租  ,  出讓  ,  補習  , 
招生  ,  各類服務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