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本港僅存建於50年代的H型6層高徙置大廈美荷樓位於石硤尾,2008年由發展局透過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批予香港青年旅舍協會作青年旅舍。發展局後來批出2億元復修,經歷兩年半的復修期,美荷樓終活化成青年旅舍,於2013年10月24日開始試業。 變青年旅舍 設懷舊冰室士多 美荷樓屬「二級歷史建築」,翻新後旅舍保留部分徙置大廈的鐵閘、樓梯、窗戶欄柵及窗花,地下並設有70年代風格的懷舊冰室及士多。樓高6層的旅舍外牆髹上鮮明的橙色及米黃色,共有129間房間,包括雙人房、家庭房、可供8人入住的多人房,和14間主題房。單人H位每晚收費300元,雙人房每晚收費680元起。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主席黃奕鑑受訪時說,旅舍房價雖參考本港酒店價格,但仍有一定競爭力,讓背包客、本港學生和青年團體可負擔,並確保在黃金周等旅遊旺季,港人和外國遊客也有房住,達至青年旅舍的交流目標,而非純粹酒店。他坦言過去兩年建築成本大增,要在不超支下完成活化有困難,幸最終仍能完成任務。 「生活館」仿建徙置區環境 旅舍保留美荷樓4個位於地下及一樓的單位,改建為「美荷樓生活館」,講述1953年的一場木屋區大火,如何催生出本港首座徙置區公屋。館內設有兩個50年代和70年代的原間隔單位,其中50年代的單位僅120平方呎,卻供兩戶10多人居住。生活館亦重建昔日室內閣仔,以及早期中座供一層樓320人共用的浴室和廁格等。 另外,生活館亦展出1200件昔日居民的生活用品及照片,當中不乏珍貴藏品,如1953年的配米證、發行於1954年為石硤尾大火災民籌款的「壹圓運動券」等。協會將定期舉行導賞團,由昔日居民擔任導賞分享生活點滴。 ——綜合《明報》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