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圖書館(圖)
華老師︰不少同學也知道分析議題需要多角度,從不同因素去探究。可惜,一些同學明明知道要多角度探究,但答題時卻未能表現出來,結果全文一段多意,評卷者難悉其析論重心。一些同學卻大意,不記得將因素歸類,結果一個議題以十數個因素分析,其中部分因素屬於相同的類別,內容重複,評卷者難明其意。
◆小明:我曾遇到一些艱深議題的題目,不知如何分析,怎麼辦?
華老師︰如果你不太熟悉該議題,可嘗試從範疇和持份者兩方面作因素分析。以範疇為例,政經社文環是常用的因素分析法。政是政治、經是經濟、社是社會、文是文化、環是環境。
以應否放寬中國的一孩政策為例,大家可從政治角度分析,放寬對政府有何利弊?以經濟角度,便可分析經濟發展與放寬一孩政策的關係,如加強勞動力、擴大內銷市場等。社會方面,民心會否因放寬政策有所改變?不少父母曾因超生與官員發生衝突,如強行墮胎等,放寬政策會否減少這些情况?文化方面,可從重男輕女、傳統大家庭角度入手。環境則可從放寬一孩政策後人口會增加,環境承受力是否足夠作探究。
若從持份者角度分析,則可由與一孩政策有關的人入手,如計劃生育局官員、父母、孩子、商人等︰官員不用再逼超生的婦女墮胎,減少與市民衝突;母親不用被迫強行墮胎,失去寶貴的小生命;孩子會因放寬政策而多了弟弟或妹妹,成長經歷有所改變;嬰兒用品生產商會因放寬政策有所得益,產品銷量增加,利潤上升。
◆小通︰分析的因素/角度是否愈多愈好,處理時要注意什麼?
華老師︰不少同學以為分析因素/角度愈多愈好,這並非十分正確。各項因素要經過處理,不可只追求量,最重要是質,例如要將相關因素歸納為不同範疇。
以政府資助巴士公司購買電動巴士為例,這措施有助減少排放溫室氣體,亦有助減少噪音。這兩個優點可歸入污染方面,前者屬於空氣污染,後者屬於聲音污染。大量購買電動巴士亦有利推動電動車研發、增加電力公司收入等,不可歸入污染一段,應歸入其他段落,如科技、經濟方面等。
除歸類外,分析因素時也要有例證和概念支持。續以在港引入電動巴士為例,同學要分析電動巴士在港行駛情况,如巴士的車速多少、充電時間多少、充電後續航距離等等,以此引證香港適合引入電動巴士。這些資料不用十分詳盡,最重要有說服力,令評卷員認同答卷者的觀點。概念方面,電動巴士可配合可持續發展概念作分析,令評卷員覺得答卷者懂得善用概念。
◆小識︰若題目要求指出議題的「主因」,應如何處理?
華老師︰主因是指最主要的因素。在一個議題中,主因便是引致這個議題出現的最主要原因。例如討論港孩問題出現的主因是否「少子化」,分析時便要扣緊少子化一詞,然後分析其與港孩問題之關係。無論你認同與否,也要扣緊少子化。若你認同少子化是主因,便要交代少子化引致父母過分溺愛子女,出現公主病或王子病,漸漸產生港孩問題。若不認同這是主因,也要分析少子化不代表父母會過分溺愛子女,不會衍生港孩問題。
文︰陳志華老師
圖︰謝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