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首置盤重疊私樓 毋須再推 料未來5年公營樓年均3.77萬伙 超長策目標
【明報專訊】團結香港基金昨發表《香港房屋趨勢導航2025》報告稱,未來5年私人住宅及公營房屋年均建成量分別將達1.71萬及3.77萬個,達《長遠房屋策略》目標。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亦認為,「港人首次置業項目」已完成歷史任務,毋須再推出。
倡檢視「插針樓」效益
報告指出,公營房屋建成量正步入收成期,預計2025/26至2029/30年度期間,單靠傳統公營房屋年均3.21萬個單位,已超越《長策》3.08萬個單位目標,屬《長策》2014年公布以來首次,加上簡約公屋,未來5年公營房屋年均建成量達3.77萬伙,但預計未來4年房委會年度建築開支將增73%,故建議政府重新檢視「插針樓」成本效益。
報告亦提及,樓價自2021年高位回落,資助房屋與私樓樓價重疊範圍擴大到100萬至500萬元之間,但只有介乎300萬至500萬元的資助房屋單位較易受私樓潛在競爭的影響,潛在客源的月入接近家庭入息中位數,佔全港住戶數約18%,反映資助房屋有必要繼續存在。
葉文祺指出,因資助房屋與私樓樓價重疊範圍擴大,其中首置盤針對收入超越全港中位數的客源,他們能在私人市場覓得選擇,缺乏誘因購買有轉售限制的資助房屋,認為港人首置盤毋須再推出。
安達臣首置盤可按市G思轉私宅
被問到政府應否煞停未來首置項目,葉認為安達臣道項目預計建成日期較近,其單位分為私人住宅及首置盤出售,故建議未來可按市G,以補地價等方式將首置單位轉換成私人住宅;至於其餘項目預計2030年或以後建成,當局可研判市場形勢再決定下步行動。
房屋局發言人回覆查詢稱,市建局已推售兩個首置項目,即「煥然懿居」第一、二座及第三座;同時政府正推展另外數個首置項目,會密切留意市場需求及相關情G,按需要調整方向及步伐。
翻查資料,房屋局未來會推出約5000個首置單位,包括私人發展商推展的安達臣道項目、市建局的大坑西h和靠背壟道公務員合作社項目、房協的荃灣油柑頭項目。
議員有倡擴居屋申請 有籲留首置
公屋聯會副主席兼立法會議員梁文廣認為,現時樓價下跌,部分首置申請者已有能力負擔私樓。他建議政府擴大居屋申請範圍,涵蓋首置盤對象,令政府能因應市G靈活推出相應單位,滿足市民需求。
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委員洪雯稱,首置盤能惠及夾心階層,即使過去推出單位不多,協助置業作用較微,目前樓價亦下跌,但對夾心階層而言「有得平好過無得平」,故不應取消首置計劃,反而政府可考慮按市G調整首置單位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