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商會:貿戰或加速美商在華扎根 會長何邁可稱關稅戰更顯兩國聯繫 不信脫u
【明報專訊】中美關稅戰再令兩國「脫u」議題受關注,中國美國商會會長何邁可(Michael Hart)接受本報專訪時說,難相信中美未來10至20年會全面脫u,相信高關稅下反見兩國經濟體互為聯繫。他稱關稅戰有機會推動更多美國公司在華本地化,提醒中國若要吸引外國投資,應確保外資在華銷售及有利可圖。
明報記者 林勵
指美企現多傾向暫停投資
關稅戰開打前,中國美商會調查顯示,過半受訪企業有意增加在華投資,同時67%受訪企業說無計劃將生產線遷走,較前一年減少約一成。來港出席香港美商會論壇的何邁可受訪時表示,目前營商氣氛下,更多公司傾向暫停投資(on hold),而任何決定也要得到美國總部同意,「基本上是等等、再看看情G」。他認為,企業可能有減少依賴在華生產的趨勢,但強調調整非常緩慢,因內地仍是重要生產基地,但同時要考慮內地生產成本上升,部分企業遂有可能考慮其他市場。
他續說,運作模式及界別不同,關稅戰影響有別,例如醫療保健供應鏈受關稅戰中斷,部分藥廠需特定價格供貨,但關稅戰下難以確保。他表示,部分美國公司過去在華本地化,但相信若中國關稅繼續高企,美資可能增加本地生產。
稱華商務部向企業商談豁免
何邁可相信,高關稅致經營環境困難下,兩國傾向更多豁免,相信陸續有來。他在美商會論壇上稱,中國商務部向部分企業了解影響,制訂可接受的豁免,又稱中國限制關鍵零部件出口影響歐洲公司。他在論壇形容,中方仍未掌握如何與特朗普政府接觸,「與中國政府官員及國有銀行對話中,他們問我們到底應與誰談呢?」
他同時提醒,中方若要吸引外資,需要提供穩定的投資環境,包括不限制外資產品在華銷售,「如果不知道未來半年環境,怎會在中國設廠呢?」他表示,外資希望中國消費市場繼續增長。
除個別範疇受限或貿易減少,何邁可有信心中美兩大經濟體會繼續跨境貿易,並形容關稅戰產生的痛點,反而令外界明白兩個經濟體是互為聯繫。
他表示,中美雙方均有對方想要的貨品,也受惠貿易,「美國消費者樂於購買高質且可負擔貨品,中國則樂見生產職位」,因此不信兩國未來會全面脫u。兩地醫療及教育合作也令雙方受惠,「中國學生留學,美國大學表現改善;美國學生留華,中國大學也更多元」。
信港可任中美貿易楷模
至於香港,何邁可說香港過去超過100年都扮演獨特角色及重要貿易港口,相信香港在開放市場、創新及法律基礎下,在金融、貿易繼續扮演領導角色,擔當中美貿易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