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例子庫:惡名勝過無名,能被大家討論成為話題也是不錯的吧。
【明報專訊】社會提倡健障共融,但大家對殘疾人多少仍有既定想法,會認為他們是弱小、需要照顧的一群。日本重度身障作家市川沙央2023年憑小說《傴僂》(г⑦ХдЧヱ)獲得第169屆芥川賞,她以自身經歷為藍本創作,故事有別於以往加諸殘疾人「是他人的負擔」、「需要保護」,又或「人生非凡」、「戰勝了傷殘」等刻板印象,文字徹底衝擊大眾對殘疾人的想法,引起熱議。
用殘破身軀 喊出赤裸現實
「每次看書時,我的脊椎都會更加彎曲、壓垮肺部,喉嚨必須穿孔,行走時還會碰撞到頭部。」《傴僂》中的故事主人井澤釋華脊椎嚴重彎曲,右肺被脊柱壓傷,須依賴呼吸機維生。日本傳媒以「自己的投影與分身」來形容她與筆下主角的關係,的確,「井澤釋華」一角,其實就是市川沙央。市川10歲時被診斷患有先天肌肉病變,14歲起生活皆需倚靠呼吸機和電動輪椅。她曾以遙距方式修讀早稻田大學人類科學部e學院人類環境科學科,並以「身心障礙者表徵與現實社會之相互影響」為題撰寫畢業論文,藉論文深入研讀有關殘疾人的歷史,萌生起為殘疾人發聲的想法,她於是寫成小說《傴僂》,向大眾描繪出殘疾人的真實精神面貌。
市川將自己的人生化成小說文字,在書中透過井澤深刻描寫出不為人知,大眾亦難以想像的殘疾人日常,並透過井澤說出對世界的憤怒、對人性欲望的渴求,以及對生命不公的控訴,如書中寫到「我討厭紙本書。我討厭那種大男人主義的閱讀文化,它要求滿足五個健康條件:能看、能拿書、能翻頁、能保持閱讀姿勢、能自由地閱讀」、「在我扭曲的身體中,胎兒應該無法健康成長吧」等,內容觸及不少道德問題底線,一方面道出殘疾人的生活,同時尖銳地諷刺健全者的愚昧想法,真實且赤裸,不止引起芥川獎評選委員的激烈爭議,也衝擊了普世價值觀念。
身體缺陷無阻疾書創作
除了筆下文字創作衝擊讀者「三觀」,市川自身經歷也打破了許多常規想法,不止是大眾對殘疾人的刻板印象,還有文學界或傳媒報道有關殘疾人人生事[的論述。與一般勵志故事不同,她的生命歷程堥S有熱血青春的追夢橋段、沒有仔細周詳的人生規劃,寫小說也非一直以來的夢想。訪問中她提到自己從來沒有特別想成為小說家,之所以寫下去,是因為20歲時意識到「成為小說家是我唯一能做的事情」,於是她繼續挺直早已扭曲的脊椎,忍受茪[坐帶來的不適,慢慢敲打電腦鍵盤,勉力筆耕。
20年來,市川筆下的故事備受質疑,但努力與前衛想法終被看見。在芥川賞記者會現場,她提及自己留意到歷屆芥川賞幾乎沒有重度殘障者作品獲賞,提醒大眾多關注殘疾人。寫作艱難,但獲文學獎予以肯定,她亦找到自己在作家路上的使命:以重度肢體障礙者的身分創作,讓殘疾人被更多人看見,「我認為殘疾人有必要自己發聲,不是作為物體,而是作為個體,讓社會大眾直觀地認識到殘疾人也是人」。市川表示,她會繼續創作以殘疾人為主角的作品,為這個常被奪取話語權的群體發聲。
文:鍾美c
圖:D-Keine@iStockphoto、網上影片截圖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