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84年記錄 500年一遇何來 工程師:描述降雨機率非實指
【明報專訊】颱風「海葵」殘餘帶來的雨帶上周四晚為本港帶來極端暴雨,天文台總部錄得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高的一小時降雨量,渠務署形容這場雨屬「500年一遇」重現期的雨量。當局提及「500年一遇」,惟本港無500年前的降雨紀錄,工程師學會岩土分部前任主席卓子然昨受訪時解釋,相關描述常用於工程設計上對雨量、地震及風力等承受力,描述機率,稱年期逾長「僅代表出現機率愈低,不代表實際上要等500年才重遇」。
卓子然表示,天氣難以預測,因此工程師會按以往的降雨數據,以數學模型估算某規模降雨量的可能,以助建立工程標準。他形容,「500年一遇」情G會不斷轉變,以往數據建立模型,要達到今次破紀錄雨量的推測重遇期是500年,日後納入今次雨量紀錄計算後,同規模雨量再發生的機率或上升,不斷更新。
市區排水幹渠設計
應付200年一遇洪水
據渠務署網頁資料,本港不同類別公共雨水排放系統的設計標準不同,其中「市區排水幹渠系統」設計可應付重現期為200年的洪水位、「市區排水支渠系統」及「主要鄉郊集水區防洪渠」可應付50年一遇、「鄉村排水系統」10年一遇,洪水位定義以降雨強度及海平面為依據。
渠務署資料解釋,相關統計學數字用於比較不同程度大雨發生機率,以此釐定不同雨水排放設施所需達至的防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