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趣中華:男兒膝下有黃金——跪,不跪?
【明報專訊】「男兒膝下有黃金」出自明代的小說集《初刻拍案驚奇》,意思是男人大丈夫應該有志氣,不能輕易屈膝下跪,向人屈服。有趣的是,歷朝歷代不少男人都要下跪,就連外國人也不能「倖免」!
中華傳統重視「禮」,故有「禮儀之邦」之稱。這個「禮」,不止表示禮貌,更指禮節、儀式,現在常說「儀式感」,在古時,不少動作就是「儀式感」、有禮節的體現,包括「跪拜」。自西周後有「跪拜禮」,表示尊卑的禮節,也表示敬意,亦有做錯事後請罪的意思,漸形成跪拜的傳統。可是,這個傳統卻曾引發外交風波!
文化差異釀外交風波
現在大家都知道中西各地表達敬意、禮儀的方式都大不同,可是在清代,人們不容易接觸外國人,遑論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在乾隆期間,英國派出由馬戛爾尼伯爵率領的外交使團來到中國,打算建立邦交及討論開通兩國貿易,不過,事情泡湯了,其中一個原因便是跪拜的問題!
在馬戛爾尼伯爵所著的見聞錄《1793乾隆英使覲見記》提到覲見乾隆皇帝時發生的事。當時馬戛爾尼跟滿清大臣說:「英國使節的禮儀方式是屈一膝,並且拉皇帝的手親他、握手親其手背。」大臣對此舉感到匪夷所思,因他們覲見皇帝時須跪拜,並不能親近,如今竟還要親皇帝的手背?這怎能接受?馬戛爾尼沒有入鄉隨俗,再三解釋他們的禮節:「我這禮是以覲見自己國家皇帝所行的禮節,是萬分恭敬的做法呢!」大臣雖然接受他的說法,但與皇帝商議後,認為不能讓他親皇帝,希望馬戛爾尼改以雙膝下跪代替親手,馬戛爾尼則表明只願行英國的禮,兩方辯論一番,最終大臣提出折衷方法:不雙膝下跪、單腳也沒問題,總之不能拉手親嘴。馬戛爾尼也勉為其難接受,只行半禮。
■學一學
頓首
「跪拜禮」由祭祀、敬天敬神儀式中的跪拜衍生,漸成為日常交往的禮儀傳統。《周禮》提到「跪拜禮」有九種形式,稱「九拜」,且並非全都涉及下跪的動作,亦不一定按尊卑,平輩之間也會行跪拜禮呢!除了表示敬意,也有下跪請罪的意思。其中一拜稱「頓首」,即是以頭叩地的跪拜方式,這原本是平輩之間所行的禮儀,後來也有請罪之意,是犯了錯的人想請求原諒的禮儀。由於跪地的跪拜方式非常鄭重,因此當人們對極重要事情作出請求時,也會「頓首」。
現在寫信,我們在下款會寫上自己的名字,再加「敬上」二字,向收信者表示敬意,傳統的書信往來中,對於平輩除了「敬上」,也會用「頓首」二字,以示尊敬呢!
■想一想
1. 你認為「跪拜禮」來到今天,還有需要嗎?為什麼?
2. 你表示尊敬的方式又是怎樣的呢?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中華小學堂 第0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