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遊欲杜絕手機漫遊費 電訊公司客服建議「拔卡」
【明報專訊】如何杜絕巨額漫遊費?有用戶指,必須將手機設置「飛行模式」之外加當地電話卡;業者則建議,要麼「停機保號」,要麼就「拔卡」。
從加拿大離境,如何才能避免產生計劃外的通訊費用?每年都從溫哥華前往台灣探親的張女士分享指,多年來的經驗證明,出發登機前將手機調至「飛行模式」,落地後使用目的地電話卡,「雙管齊下」最為保險。
張女士說,起初一些年回台灣時,只是將手機調至「飛行模式」,在台灣期間與溫哥華朋友的聯絡就藉助Wi-Fi網路。她說:「有時難免『手殘』,操作手機的過程中會不小心關閉飛行模式,當看到熟悉的加拿大運營商的符號出現或正在搜尋網路,就嚇得心驚肉跳。」
今年返台,張女士則選擇了更為保險的方案,購買了一張台灣本地手機卡,需要使用手機時則在「飛行模式」下插上使用。如此在台灣一個月沒有產生任何漫遊費用。
多間電訊公司客服人員指,有用戶尤其是一些長者會認為每日定額的漫遊費很貴,想改為另一種收費方式:「Pay-Per-Use」,即根據實際產生的漫遊服務收費,其實這一方式更難控制,且沒有上限。
以Fido為例,如果選擇「Pay-Per-Use」,漫遊至中國一條短信0.75元,電話一分鐘3元,50MG數據即10元。不打電話,不發短信,可以控制,但人們往往很難控制數據產生,最終賬單更嚇人。
電訊公司客服建議,要保證完全不產生漫遊費有兩種方法:
一種即停機保號,在此期間運營商停止所有服務,但保留用戶的電話號碼,用戶按月繳納「停機保號」費,再無其他費用。以Fido為例,停機保號費為每月7元。待用戶返回加拿大,還可以用回之前的套餐計劃。
另一種即「拔卡」。有電訊公司店面銷售人士表示,他自己每年回香港均會「拔卡」。他說,有的運營商沒有「停機保號」的服務,那麼通常的做法是將套餐計劃調低至最便宜的那一款,如此手機仍然處於「Active」狀態,所以最好出發前就「拔卡」,落地後換用當地手機卡。
該銷售人士又說,有的人在出發機場仍需使用手機,落地後再將手機設置為「飛行模式」或者關閉蜂窩數據(cellular data ),但在落地開機的一瞬間,手機會自動尋找網路,短至幾秒就會產生漫遊費。
還有的用戶出境之後將手機關機,但在充電過程中手機有時會自動開機;有時Wi-Fi信號不好,手機也會自動切換為漫遊,所以,『拔卡』最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