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看議題:精神健康
【明報專訊】本港市民的精神健康問題逐漸加劇,2022年《施政報告》提及精神健康是市民「幸福感」的關鍵之一,政府將針對不同群組需要提升社會精神健康水平。
■知識增益
團體倡醫療藍圖納精神治療
團結香港基金2022年12月發表有關本港精神健康的醫療政策研究報告,提及本港精神專科門診病人中,有75%患上抑鬱症及焦慮症等一般精神病,在病情穩定下可在基層醫療層面獲得適時治療,故建議當局考慮發展「分層護理心理治療服務」,以顧及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者獲適當治療:
第一級: 自助治療及積極監察,由所有精神健康專業人員,如普通科或家庭醫學醫生提供相關服務
第二級: 由心理健康主任或職業治療師提供低強度治療
第三級: 由輔導員及已受訓的社工提供高強度治療
第四級: 由精神科醫生或臨牀心理學家提供專科精神健康服務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醫療及社會發展研究主管田詩蓓說,若家庭醫生在診症期間察覺患者有精神病徵,可提供基本治療,以及轉介至低強度或高強度治療,紓緩公院壓力。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