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有常識:撞小行星救地球?
【明報專訊】如果太空中有星體的運行軌道與地球所處位置相若,怎樣避免相撞?NASA最近測試能否通過撞擊星體改變其軌道,讓地球倖免於難。
■新聞節錄
美國太空總署(NASA)「撞擊小行星救地球」的試驗計劃進入關鍵時刻。其「雙小行星改道測試」(DART)的太空船嘗試撞擊距離地球1100萬公里的「迪迪莫斯」(Didymos)雙小行星系統中,直徑約170米的伴星(或稱衛星)「迪莫弗斯」,希望改變它的速度和運行軌道,DART的尺寸只有一台洗衣機般大小,迪莫弗斯被撞後不會粉碎,最多只會被撞出一個坑。此次試驗計劃主要測試能否自動追蹤和改變其軌道,以至於日後真實應用時防止小行星撞向地球的可行性。
DART的飛行器9月26日擊中「迪迪莫斯」小行星系統,當局預計幾周後才可確定今次撞擊有否改變星體的飛行軌道。
【節錄自〈NASA試撞小行星救地球 太空船「自殺式」任務 令目標減速變軌〉,《明報》,2022.09.26、〈NASA「撞小行星救地球」實驗擊中目標〉,《明報》,2022.09.28】
■新聞概念
太陽系與小行星
太空有數之不盡的星體,星體又構成不同星系。以太陽為中心,由行星及其衛星、小行星、 彗星、流星體和星際物質構成的天體系統,稱為「太陽系」。太陽是恆星,恆星靠自身的核反應發光,並以其巨大體積,牽引其他較小星體圍繞其公轉。環繞恆星(例如太陽)公轉、靠反射恆星的光而發亮的,稱為行星,地球是其一。還有環繞恆星公轉的細小岩石殘骸,稱為「小行星」。雖然小行星各有運行軌道,但由於太空的星體均受彼此引力影響,軌道可能因而改變,或會與其他星體相撞。
當星體撞向地球,落在地表的星體碎片稱「隕石」,撞擊造成的坑洞即「隕石坑」,例於位於南非的弗里德堡隕石坑、墨西哥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等。主流科學家相信,恐龍滅絕與隕石撞擊有關。
■知多點
八大行星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我們生活的地球便是其一。根據距離太陽近至遠排列,八大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想一想
星體撞擊會如何影響地球?
文:鄭惠霞
圖:資料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常識天下 第2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