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77支付平台騙案 多涉冒PayMe
【明報專訊】警方今年首4個月錄得77宗假冒電子支付平台的釣魚攻擊案件,損失金額約90萬元,大部分案件涉及疑犯假扮電子支付平台PayMe職員致電事主,以升級系統或協助登記消費券等藉口,索取事主銀行密碼和一次性驗證碼等,盜用事主戶口金錢。部分疑犯事前從其他途徑獲取事主資料,令不少人放下戒心。
同期127電郵騙案 涉款3.3億
警方於首4個月亦接獲127宗電郵騙案,包括102宗商業電郵及25宗個人電郵騙案,涉及損失達3.3億元。單一金額最大宗的電郵騙案發生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涉事的美資投資公司員工收到假冒電郵,疑犯聲稱是公司客戶,要求匯款以購買兩個位於新加坡的住宅物業。員工先後將4筆合共約7500萬元款項,存到疑犯兩個本港戶口,直至發現收到假冒電郵才於今年初報警。
網罪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范俊業表示,雖然電郵騙案較去年同期的194宗下跌約35%,涉案金額亦較去年同期的5.6億元下跌約四成,惟損失金額仍佔整體科技罪案逾33%。他認為近年銀行加強打擊洗黑錢,包括提高公司帳戶的審查準則,使疑犯更難開設公司帳戶,電郵騙案才見下降。
另外警方在首4個月接獲135宗與假冒郵遞服務相關案件,損失金額涉及470萬元,較去年同期132宗相若,惟損失金額升近1.3倍。
釣魚電郵演習 八成機構有人中招
為提升企業警覺,警方網罪科先後舉行兩次釣魚電郵演習。在今年4月的演習,警方向61個單位,包括各行業中小企和政府部門的參與者,發出5封不同主題的電郵,當中逾兩成參與者點擊包裹領取通知電郵,另外分別有約16%和11%的參與者點擊稅務問題和雲端儲存續期電郵。3175名參與者中,有逾三成點擊電郵,61個單位中有近八成單位最少有一名員工點擊電郵。網罪科網絡安全組總督察葉卓譽形容情G不理想,提醒指黑客容易利用這些漏洞入侵公司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