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同須保障投資者 科技界憂礙創科發展
【明報專訊】民間不少項目靠網上眾籌起家,當中不乏初企及網媒,有資訊科技界人士稱近年有初創眾籌「爛尾」,認同保障投資者須規管眾籌,但不可窒礙創科發展。有資深傳媒人稱,不少小規模傳媒靠眾籌成立或維持運作,關注未來由誰決定及如何判斷哪些人或組織可眾籌,並擔心日後眾籌更困難,市民也會少了媒體選擇。
倡設基金保護爛尾項目投資者
近年不少眾籌項目爛尾,包括趙公允及趙公亮兩兄弟2014年起先後為「智能咖啡機」和手機充電線「磁能線」眾籌,但有集資者投訴遲遲未收到貨。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表示,眾籌在不同集資渠道中門檻較低,不少初創企業會網上眾籌,先募集資金再製作產品,但不乏爛尾項目或騙案,認同須規管眾籌,但同時不可窒礙創科發展。針對有眾籌項目爛尾,他認為可探討設立保障基金,讓投資者取得賠償。
對於財庫局長許正宇提到值得考慮眾籌平台是否須對募集資金的項目進行盡職審查,方保僑認為,如要由平台負責審批所有眾籌項目有難度,部分項目甚複雜,平台亦難以全程監察項目進度。他表示,眾籌項目涉及不同行業,政府規管眾籌前應與不同業界商討。他提出疑問,稱如有金融科技手機應用程式的眾籌項目,應由哪個部門監管或審批。
近年不少網媒透過眾籌成立,包括「傳真社」及去年已解散的「眾新聞」,以維持財政獨立。資深傳媒人楊健興表示,過去不乏小規模傳媒靠網上眾籌成立或維持運作,涉各類內容,包括新聞、文化、藝術、娛樂等,擔心一旦規管眾籌後,日後眾籌會更困難,「可能部分人會嚇怕鱄禶d」,最終市民就少了媒體選擇。
網媒多眾籌起家 楊健興憂減市民選擇
被問若眾籌平台須審查募集資金的項目,及資金募集者眾籌前須獲許可,楊健興關注由誰決定及如何判斷哪些人或組織是否可眾籌。當有傳媒機構眾籌,「是否從內容判斷(它可否眾籌)?」他又質疑引入審查是否不成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