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化談:古代「鏡團」
【明報專訊】男子團體MIRROR於2021年5月舉辦演唱會,成為城中熱話。一個團體中成員眾多,各有才藝,如何配搭成組合出道,繫於經紀人公司的市場考量。古時一些才華出眾的男性,也會被組成「男團」,在民間口耳相傳,更是顯現「市場機制」。
■時事例子
MIRROR的12名成員皆透過ViuTV於2018年的選秀節目《Good Night Show全民造星》出道,成員之一、《全》第一屆冠軍姜濤在《Chill Club推介榜年度推介20/21》分享獲獎感言時說:「我]呢班後生仔或者香港歌手,一定會再次變成亞洲第一。」令大眾重新關注起新一代本地歌手的潛力。MIRROR其他成員也陸續發表個人音樂作品,如呂爵安(Edan)的《E先生連環不幸事件》、柳應廷(Jer)的《水刑物語》都在YouTube獲過百萬人次觀看;亦有成員涉足影視界,如陳卓賢(Ian)曾參演的劇集《男排女將》及《無限斜棟有限公司》,獲得不少迴響。
//四大才子/
民間流傳江南四大才子,即祝允明(號枝山)、唐寅(字伯虎)、文壁(字徵明)和徐禎卿,他們都是明代中期蘇州文人,互有交情,詩書畫造詣俱高。祝枝山最擅長書法;徐禎卿以詩見長,為「前七子」之一;唐寅以畫最負盛名,也留下不少著名詩句如「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桃花庵歌〉);文徵明則是詩文書畫皆擅的「四絕全才」。
四大才子的名單有不同說法,這四人則得到「官方認證」,《明史》記載:「(徐)禎卿少與祝允明、唐寅、文徵明齊名,號吳中四才子」,但因徐禎卿入朝為官,際遇和性格與另三人差別甚大,後世漸以虛構的周文賓替代。民間劇曲乃至近代的香港影視劇,都把「江南四大才子」的故事加以改編,單是唐寅相關的風流軼事,就拍成了電影《唐伯虎點秋香》(1993年)、電視劇《秋香怒點唐伯虎》(2010年)等至少十多部影視作品。
相對四大才子,古時亦有四大才女卓文君、班昭、上官婉兒、李清照,不過她們時代各異,無緣相見。
//四大美男/
除了人們熟悉的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古代也有四大美男,人選亦有不同版本,流傳較廣的說法為宋玉、潘安、衛玠、蘭陵王。四人的時代不一,雖然外表出眾,卻非單純「靠樣」在歷史留名。
宋玉生於戰國時期,才華橫溢,《文心雕龍》以他與屈原並稱;蘭陵王高長恭為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名將;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為西晉文學家,長相俊秀,他出門時街上婦女會把果子擲到他的車,是成語「擲果盈車」的由來;同為西晉人的衛玠,則有「看殺」的典故,相傳人們傾慕他的才貌,常來拜訪,使他過勞而死,終年27歲。
//四大名旦/
人們常把當紅女藝人並稱「四大花旦」,民國時期也有「四大名旦」,指的是四位京劇大師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有指其由來是《順天時報》舉辦的最佳旦行演員票選,四人獲得最高票數。傳統戲劇人物分為生、旦、淨、丑(可視角色類型),旦角是劇目中的女主角,但清代不准女子登台,要由男性反串(男旦),故民國四大名旦皆為男藝人,至近代女性禁令不再,男旦漸漸絕[。
文:韓祺疇
圖: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5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