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全球女性地位
【明報專訊】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堙A其中一個跨目標的價值觀是性別平等。全球的性別不平等情G,究竟有多嚴重呢?
.相關議題:全球女性地位有何需要改善的地方?
◆20至24歲女性婚姻比例(2015年)(圖)
◆15至24歲男女識字率*(2015年)(圖)
◆收入低於國際貧窮線*的就業人口比例(2016年)(圖)
◆解讀
•聯合國2018年《世界青年報告》列出可持續發展目標及青年發展相關的項目,其中一項是全球不同地區20至24歲女性在15及18歲時的婚姻比例。以全球平均數作指標,15歲前已婚的20至24歲女性有7.51%,而18歲前已婚的比例達26.69%,即在這個年齡層堙A約四分之一的女性已婚,反映童婚問題值得世界關注。而從地區劃分,全球各地的差異就更明顯。以歐洲為例,在18歲前已婚的20至24歲女性有7.57%,東亞地區有5.2%;但轉到南亞地區,在同一年齡組別中,15歲前已婚的有16.31%,四成以上更在18歲前已婚,南美地區的比例亦高於全球,15歲前已婚的有8.31%,而18歲前已婚的更有近三分之一
•有不少人認為女性地位、童婚等問題可透過教育解決。不過,數字卻指出一個特別的現象。在歐洲和東亞地區,15至24歲男女的識字率並無差距,而在南亞地區,女性識字率偏低,男女的識字率比例只有0.952(即假如男性100%識字,女性只有95.2%),但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這個比例卻是1.004,即男性識字率較低。這反映女性教育程度即使改善,可能亦無助解決童婚問題
•亦有人認為,透過提升女性經濟地位有助改善女性地位。以性別計,全球低於國際貧窮線的就業人口平均分佈,男女各有約15%。在歐洲和東亞情G相似,性別差異相若,分別約有0.4%及約6%。而在南亞地區,近四分之一的女性收入低於國際貧窮線,比例亦較男性高約5個百分點,這合乎一般人對性別歧視問題的看法。但在南美地區,男性收入低於國際貧窮線的比例卻高於女性,前者有3.66%,後者則有2.85%,兩者相差0.81個百分點。雖然南美地區收入低於國際貧窮線的整體比例較東亞地區更低,但亦值得思考,到底在數字以外,文化和制度等不同情G會如何影響一地男性和女性的生活
■知識增益
性別平等 日本全球排120
日本自1990年代起泡沫經濟爆破,陷入長年經濟低迷,加上少子老齡化導致勞動人口不足,促使政府提出多項改革刺激經濟。日本性別差距一直為人詬病,鼓勵女性投身職場以增加勞動力的「女性經濟學」尤受注目,惟不少女性稱在職場的困境並無太大改變。
世界經濟論壇2021年3月發表《全球性別差距報告2021》,就經濟地位、學習機會、政治參與及衛生福利等範疇評估各國兩性差距,日本在156個國家中排名120,為發達國中排名最低。2013年,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曾提出「女性經濟學」,銳意推動女性活躍於職場,包括在2020年前將女性擔任管理職位的比例提高至30%等,盼女性成日本經濟重要支柱,解決勞動人口不足的問題。
「女性經濟學」成效有限
不過這些措施成效有限。厚生勞動省統計,女性勞動參與率由1986年的53.1%增至2016年的66%,但當中約六成均任職薪酬條件較差的臨時職位,平均薪酬僅及男性的三分之二,而任管理職位的女性只由2012年的11%略增至2016年的13%。
日本綜合研究所企業分析師小島明子形容,平成時代(1989至2019年)只是日本推動女性活躍的「中途站」,現時日本女性雖能維持工作,但要在肩負重大職責的崗位中發揮所長仍是一大挑戰,同時由於能夠長期活躍職場的女性不多,難為年輕一代女性樹立榜樣,限制了她們對個人未來的想像。
澳洲墨爾本皇家大學性別研究專家多爾頓(Emma Dalton)亦曾撰文指出,日本不少政策不利女性就業,如女性作為子女的主要照顧者而缺乏託兒等支援、就職薪金偏低等,若不能徹底改變職場與僱用制度的慣例,日本大部分女性的生活仍難改善。
●思考問題
1.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全球文化在什麼程度上能影響不同地域的文化?
2. 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教育和提升經濟地位以外,什麼政策能提升女性地位?
文:天主教母佑會蕭明中學通識科教師 陳樹鳴
[通通識 第7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