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解碼:電子支付
【明報專訊】電子支付包括信用卡及電子錢包,後者包括18家儲值支付工具持牌人所發行的儲值支付工具計劃,如八達通、AlipayHK、PayPal等。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港府提倡避免使用現金,推動信用卡及電子錢包交易量增加;金融管理局亦鼓勵市民農曆新年盡量使用電子支付方法派利市,例如以「轉數快」(FPS)或其他電子錢包,取代實體利市。
◆電子支付利弊
利
?非接觸式付款,減病毒傳播風險
?減結帳過程時間,增消費效率
弊
?具資料外泄風險
?部分商店(如傳統濕街市)較難轉用
◆新聞例子
疫情下電子支付的用量大增,近兩年陸續有政府部門採用「轉數快」收款,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表示,截至2020年12月,「轉數快」已錄得688萬個登記,共處理1.7億宗實時交易,涉及交易額約2.1萬億港元及360億元人民幣。當中市民使用「轉數快」繳付稅務局、差餉物業估價署和水務署等政府帳單,共錄得超過176萬宗,涉及金額超過21億元。許正宇更指出,政府正研究於政府網頁上使用需繳費的服務時利用「轉數快」繳費,預計2022年起陸續推出。
跨國支付系統公司VISA於香港、澳門及台灣展開年度消費者調查,2020年8月訪問500名港人,調查發現,香港消費者電子支付使用量首次超越現金。78%的受訪者表示以現金作為支付方式,遠低於2019年的91%;而以信用卡及扣帳卡作為支付方式,則從2019年同期80%上升至84%。相信3年內有可能踏入無現金時代的受訪者由2019年的19%上升至25%。
即使是小額交易,愈來愈多消費者也傾向使用電子支付,對於100至199元的交易,63%的受訪者選擇無現金支付,而2019年只有56%。42%的受訪者攜帶的現金少於兩年前,主要原因是衛生問題,以及更經常使用感應式支付。
VISA香港及澳門區董事總經理史美琪表示,疫情正推動香港轉向無現金社會。除電子商務外,電子銀行及開放數據將成為兩大增長引擎,推動可持續和可信賴的數碼轉型。隨茠懋|邁向數碼化,在私隱及安全與便利、效率及消費者體驗之間取得平衡是行業的首要目標。
●相關數據
2020年第四季本港儲值支付工具* 總交易金額及變幅(圖)
.總交易額:607.22億元
.銷售點消費:240.32億元
.網上消費:266.84億元
.個人對個人轉帳:100.06億元
[通通識 第7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