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人臉識別計分 遭質疑越界侵犯私隱
內地正在推廣垃圾分類政策,有科技公司順勢推出智能垃圾桶。用戶在註冊後可通過掃描臉部的方式開啟垃圾桶並投放垃圾。而人臉信息所綁定的帳戶則會被系統計算積分用以兌換生活用品,或直接折現。不過該技術在京推廣一年來,卻被民眾質疑會泄露私隱,在試點小區,有一半居民沒有註冊使用,亦有居民為「保險起見」直接將垃圾扔在箱外。北京律師認為,將人臉識別技術用在垃圾分類上沒必要,應規範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明報記者
垃圾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現金
本報記者昨日走訪北京首個人臉識別垃圾桶試點小區——北京西城區德勝街道新風街一號院。在該小區南門不遠處,擺放有3組分門別類的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不同的是,這些垃圾桶除安裝按鍵外,還有一個電子屏幕。當有人站在垃圾桶前,電子屏幕會顯示其影像。據小區物業管理人員介紹,這些垃圾桶需居民完成註冊後,才可以通過掃描臉部的方式扔垃圾;垃圾桶會根據垃圾重量為居民返還一定積分,這些積分可以兌換紙巾和食鹽等生活用品。若正確投放可回收物,系統更會按照設定的價格折合成現金。而如果居民未註冊,仍可以使用按鈕使用垃圾箱。
試點小區半數用家沒註冊
不過,有清潔人員向本報稱,雖然這些智能垃圾桶已設立一年有餘,但平時居民多將垃圾放在垃圾桶旁。有社區人員也表示,目前智能垃圾桶註冊用戶不足2000戶,但使用者約有4000戶。這意味有半數的居民對這種智能服務不感興趣,最大原因是個人信息泄露的問題。
不願具名的居民稱,比較忌憚註冊時需填寫包括姓名住址等詳細個人信息和人臉驗證,因此在智能垃圾桶設立一年多來都不打算註冊。被問及為何不使用按鍵扔垃圾,該居民稱靠近垃圾桶時,會被攝錄影像,感覺不安全。但有清潔人員表示,社區與相關公司簽有保密協議,不會泄露私隱。
內地自去年開始推廣垃圾分類以來,包括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福建、內蒙等多地紛紛推出嚴厲措施。與此同時,智能垃圾桶也在北京、天津、廣州、河北廊坊等多個居民小區投放。不過這些智能垃圾桶外形和功能不同,使用方法也有區別。因此難以確定是否為同一家公司生產。
北京安理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王新銳日前在接受《南方都市報》採訪時稱,將人臉識別技術用在垃圾分類上沒有必要,應規範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澎湃新聞也在評論中質疑,垃圾桶收集的臉部數據,如何保存,會不會被濫用?加上價格昂貴,維護成本不菲,誰來買單?稱「『人臉識別』技術用在垃圾桶上,恐怕是越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