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假如人工智能技術已經發展成熟,可以代替人類工作,你認為以下哪一種職業最不應被取代? 試討論並達成共識。
工程師
護士
保安員
■閱讀材料:
機器人
機器人用於工廠已有幾十年歷史了。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數據,2015年機器人在製造業中的使用率平均為每1萬人中66個,現在已經上升為74個。毫無疑問,首當其衝受到威脅的將是那些低技能的工種。
◆做一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說:
議題
人獨有的工作技能或質素
(筆者按:偏偏不是人工智能的優勢呢!事實上,三個選項都能找到人獨有的工作技能或質素,只是比較何者更「獨有」,或「獨有」的層面更多,或「獨有」的價值更大。)
立場
在人工智能挑戰下,透過比較三種工作,我認為「某選項」最能反映人「獨有」的工作技能或質素,所以不應被取代。
用O達共識
O是「預期成效」,我們期望探討人獨有的工作技能或質素後,服務和合作等方面,會有什麼變化或改進?理想中的應變和調解效果會是怎樣的?以此作為共同追求的目標,便能求大同、存小異了。
用S找例子
S是「需要分析」,但指誰而言呢?工程師?護士?保安員?才不是呢!三者都是選項,因此不是S;他們「服務和合作的對象」才是S!以護士為例,他們是醫生的助手,是病者及其家人的援手。醫生、病者、病者家人渴望什麼?擔心什麼?當然要扣住「議題」:他們有哪些需要是只有人才能滿足或完成呢?循此方向就能找到典型例子。
■示範一
大家先後提出了工程師和護士在職務上的複雜性,是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的。我尤其同意人工智能只會評估各種客觀條件,至於主觀因素,如服務對象的感受等,則還是需要人去跟進處理的。不過我想補充一點:主觀因素當中,最棘手莫過於人與人的摩擦和誤會:某家投訴某戶空調滴水,某戶又投訴鄰居音響聲量過大,或亂放雜物或垃圾……如何維持大家相安無事,又如何調解彼此的衝突誤會?前線保安員的經驗和技巧就能發揮作用。當然,現實是經常遇到敷衍了事的保安員,叫人無奈和憤慨;但這不正好說明:只有「人」才能妥善排難解紛嗎?所以希望大家能從這個角度,再去比較一下,看看保安員是否更值得保留給人去擔任。
■示範二
三種職業當中,我認為「護士」最不應該被取代。相對工程師來說,保安員跟護士都是「對人」的工作,但如果論「相處時間」最長,則非護士莫屬了;尤其對於長期住院的病人來說,護士比親人更「親」了!人工智能只是機械,始終不能給病者人的關懷和溫暖。此外,不要忘記病者的家人也很痛苦,在他們無助的時候,護士的存在已給他們無形的支援。看看兒童病房,護士的笑容和鼓勵都是家長們的動力來源,家長有信心,患病的小孩也會增強求生意志。至於保安,雖然可應付人工智能未能處理的複雜人際關係,但人們對其依賴,似乎遠不及護士。希望選擇保安員的同學也能認同我這個角度。
■示範三
各位似乎有個錯覺,覺得工程師較多接觸機器,其實不然,他們與人相處的情G可能更複雜,更需要人的經驗和智慧。好像建造橫跨海峽的大橋,修築穿越重巒的鐵路,人工智能固然有助精準計算,可是,正所謂天有不測之風雲,一個颱風,一場地震,都會帶來危機。如何應變,如何補救,如何群策群力,都涉及許多溝通;而這些溝通的層面甚廣:從建築工人,到社區人士,以至政府部門,其複雜程度比護士和保安員,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從危機處理這個角度觀之,三種職業都需要人的智慧,而當中最複雜的便是工程師,所以我認為工程師是最不應被取代的。
顧問老師:何世昌
[語文同樂 第4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