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MIL:傳媒教育的價值

[2020.01.16] 發表

【明報專訊】對於撰寫有關傳媒教育的文章,筆者有點不知如何落筆,傳媒教育一度被通識教育科「吞併」,「通識」亦已由千禧年代的教育潮流變為極受教育局注視的科目。綜觀傳媒教育經歷了近20年的變遷,仍有存在的價值。

文:香港傳媒教育協會

20年前的傳媒教育,通常教學生遠離某份日報,因為其文章血腥、嘩眾取寵,只顧吸引受眾眼球。20年過去,筆者不敢妄判現時傳媒的營運生態,但明顯的分別是,報章的自我審查愈來愈緊,老師教導學生分析新聞、學寫新聞報道等傳媒教育,也有很多報紙以外的教材和渠道可應用。

20年前教學生看新聞,多拿幾份報紙比較「六何」(即何時、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便足夠,現在則不知應先看其政治立場,還是客觀事實,困難多了。但正因情G複雜了,傳媒教育的生存空間也增加。

科技和網上社群的影響

至於社交媒體,20年前筆者用電腦的即時通訊軟件ICQ;10年前,筆者在學校談及facebook、Twitter,講解科技和網上社群的影響,主題離不開網絡欺凌、身分認同和社群溝通等;現在,這些問題在網上變本加厲,不同的社會衝突更加劇了家庭、社會撕裂。於社交媒體溝通中產生的問題,如何由社交媒體解決,是個值得討論的課題。

關於網絡遊戲,10年前教中學生時有兩個重點:第一是打機成癮,課堂上引用了許多外國案例,並與學生一起打機同樂,筆者在教學上的吸引力一時無兩,乘勢延伸談及第二個重點——美國槍械管制和校園暴力問題,探討虛擬與真實。最近數月筆者看到涉及社會衝突的新聞片段,也難免想起網上遊戲的影響。

信或不信?肯不肯定?

最後在廣告方面,筆者想跟讀者討論一下政府宣傳短片《消息 睇真齱n:

.《消息 睇真齱n內容(見表)

「信或不信?肯不肯定?多人講就是真?」是該短片提出的問題,「時」是現今社會,「地」是網絡世界,牽涉的人則是在網上傳遞消息的所有人。因「不是所有消息都一定真確」,短片希望大家「看多些不同角度,核實了才相信」,這部分涉及情緒,也是傳媒教育的精粹——對其他人存有批判。究竟「不同角度」、「核實」或「消息真假」會影響人們的行動嗎?之前筆者與學生做過多項理性分析,如為什麼喜歡某個歌手、為何喜歡吃某快餐店食物。分析過後,某些情緒會令學生的選擇更牢固。不過傳媒教育的本義,包括讓學生在理性分析後,仍有自由民主的選擇空間。

[通通識 第624期]

更多教育
紐約文化藝術之都
【明報專訊】紐約市(New York City,NYC)是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著名的國際大都會,除了是金融中心,更是舉世聞名的藝術文化之... 詳情
世界這樣大:紐約市「藏」名畫
【明報專訊】紐約市旅遊局國際通訊事務總監Britt Hijkoop說:「紐約市有5個行政區,都是舉世聞名的博物館、藝術展覽場、文化中心等等的... 詳情
世界這樣大:答案
【明報專訊】盧梭《沉睡的吉卜賽人》找不同遊戲:(圖1) ■藝術知多點:藝術派系 1.C 2.A 3.B ■... 詳情
時事常識挑戰(國際):2019風雲人物
【明報專訊】2020年開始了,大家有為自己訂下目標,期望新的一年會有進步嗎?有不少人物就發揮自己的影響力,以改善他人生活及世界環境。過去一年... 詳情
【明報專訊】1.D、2.B、3.A、4.C、5.D、6.B、7.C、8.B、9.D、10.B、11.C [常識天下 第172期]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0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9663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