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的山一般來說都是(供遊人)『行山』較多,即不需要手腳並用;要不就是(山勢)崎嶇陡峭較危險的,手腳並用之餘還需用上如懸繩等輔助工具,就稱為『攀山』。」一級山藝教練羅敬堯(Sam) 表示,相比外國的山,遊人行香港的山所需裝備較少,但仍不宜掉以輕心,要有充足基本裝備,才能成功又安全地登山。
心態:切忌輕視
任何一座山,都有其挑戰,Sam說:「不能輕視每座山,需要做足資料蒐集、有基本概念及預算。」登山前要知道山的難易程度、是否適合無經驗者等。部分山因山勢險要,需具備行山經驗,Sam憶述有次在西貢北潭凹碰上3名中五生,他們只穿球鞋、短褲,手持兩瓶水,卻說要行4星至4星半難度(最高為5星)的蚺蛇尖,「那山來回至少要四五小時,看他們的裝備不足以支持整個旅程,所以我建議另一條較短、沿路有士多可補給的路線。後來他們告訴我即使走較短路線,也沒完成旅程,因為途中感肚餓」。他說香港郊野公園鄰近市區,容易令人忽視安全如缺乏資源、沒有補給等問題。
能力:體能知識兼具
山中環境隨時受天氣等因素而變化,即使是具行山經驗的人士亦難每次說準,故登山者亦應具備應對能力。Sam解釋:「首先要有基本技巧,如懂得看地圖、指南針等,能辨別方位。」登山技巧非一蹴而就,他說負責任的登山者需有充足準備及登山技能,且會按個人狀態多行山儲經驗;登山者亦需一定體能,「行山時盡量只帶基本必須的物件,減輕負擔,情願保留更多體力」。
裝備:衣、食、住、行、急
Sam會按「衣、食、住、行、急」5方面來預備登山裝備,「視乎旅程的長短、天氣環境等而有不同」。赴外國登山,隨時需時一星期甚至更久;若攀登的是雪山,裝備亦自然不同。以在香港普遍一天內可完成的登山旅程為例,所需裝備如下:
.衣
頭:漁夫帽、行山用鴨舌帽,抵擋猛烈太陽(留意頸後、耳背亦需保護,部分人會用毛巾遮擋)
身:輕便運動服即可。登山過程會大量出汗,可選購以排汗快物料製成的衣物,衣物快速乾透便不易帶走體溫致茞D。另備風衣、雨衣
腳:穿俗稱「行山」或「跑山」鞋,防水且能將腳踝、腳趾包裹好。行山鞋底部坑紋較深,較「抓地」不易滑倒
背包:基本設兩條肩帶,大小按容量分,部分還設胸帶、腰帶以承托使用者的身體。一般30L以上容量背包均有腰帶,但以一天旅程來說,30L以下容量的背包已足夠
.食
預備「行進糧」,以高熱量、含礦物質、鹽分、糖分等為主,如果仁、能量條、麵包等。Sam曾以煮好的蕎麥麵作午餐,以保溫壺盛載上山吃
.住
如要過夜,需帶備睡袋、地蓆、營幕等
.行
地圖、指南針、頭燈等,手機亦可預先下載地政總署的流動地圖應用程式「MyMapHK」
.急
指緊急時所需裝備,如急救包、哨子、後備水及食物、後備衣物、緊急食物等
文:鄭惠霞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9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