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中旬視察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後,莫高窟引起內地媒體關注。地處甘肅戈壁沙漠的莫高窟,今年曾兩度因降雨過多而暫時關閉,如今,石窟周圍也長出了青草。中國科學家推測,西北氣候可能正由暖乾向暖濕轉型。官媒指,大西北正在變暖變濕是一個重大信號,不僅可能改變中國生態格局經濟格局,甚至對世界地緣政治帶來深遠影響。
在離蘭州千里之外的敦煌,乾旱氣候令莫高窟保存千年。然而,今年由於雨水豐沛,莫高窟附近戈壁沙漠也泛起綠意。
此外,冰川融水量增加、河流徑流量增加、湖泊水位上升等現象,也在西北出現。新華社報道,這些零星變化早已出現在科學家的視野之中。1980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施雅風就關注到西北降水增多的變化,他提出西北氣候可能正由暖乾向暖濕轉型的推斷。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丁一匯說,「30多年來的情G證實了這一推斷。降水增多主要由於氣候變暖,趨勢預計持續到21世紀中葉。」
丁一匯表示,「自然變暖的正周期與人類活動導致全球變暖的正趨勢疊加,導致這一情G。這是趨勢,而非周期震盪。」
甘肅省氣象局副局長張強說,西北地區對全球變暖的響應更敏感,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也更顯著。如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祁連山,1973年至2016年平均每10年升溫0.45攝氏度,明顯高於全國和全球平均水平。
去年甘肅省降水量為近60年第二,農作物主要生長季旱情為歷年最輕。全省植被覆蓋度為近18年最高,戈壁、荒漠面積減少,生態環境顯著恢復。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適種區正向北、向高海拔地區移動。
但專家認為,氣候變暖也是雙刃劍,西北地區出現「旱澇並存並增」新情G,極端天氣增多加大了防災減災壓力。
隨茈球暖化,海平面逐漸上升。內地網民依據數據推測,這將對中國沿海地區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不少地區將被海水淹沒。
新華社《環球》雜誌副總編輯劉洪的微信公眾號「牛彈琴」認為,大西北正在變暖變濕與全球氣候的變暖趨勢一致。在全球氣候的變暖趨勢下,西北重新綠起來將改變中國甚至世界。不過, 這種改變,將是一個相當長期的歷史,也是相當長期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