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天至少待在校園8小時,讀書時期結識的同學,很多能成為一生摯友。3名來自不同學校的中學生齊來談同學,更畫出要好同學的樣子,你們可在他們的一言一語及畫作中,看出身旁同學的影子?
■夏敏蓉
顯理中學(中五)
A. 有名中一、中四及中五皆同班的男同學,每節課都在睡覺。我曾經坐他後面,看到他睡覺時頭搖來搖去,實在有趣。他說平日「打機」太疲累,要在課堂上「補眠」,但他的成績又不是太差啊!
B. 最喜歡既文靜又「玩得」的同學,做事該認真時就認真,玩樂時就盡興,他們通常較易相處,不分男女。最不喜歡是很嘈吵、高談闊論別人是非的人,太過分的人身攻擊並不好。
C. 「同學」能令自己進步,可推動自己努力讀書,使我有衝勁與大家「一齊上」。上學有同學陪伴,可解悶,也算是上學的最大動力。
D. 伙伴、暖爐
■陳穎妍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信義中學(中五)
A. 中三時班上有名不喜歡中史科的男同學,每次中史課都在睡覺。有次他又睡茪F,老師喚其名字,鄰座同學搖醒他,他驚醒時嘴邊掛茠曭曭漱f水,全班忍不住大笑起來。最有趣是老師當下自覺吵醒了同學,臉上竟有「不好意思」的表情!
B. 喜歡「叻」的同學、尖子,他們「work hard, play hard」。尤其我需要被人帶領,做小組報告時如有他們帶領荂A倍感安心。最不喜歡自以為是的同學,他們會無限放大一點個人長處,又看不起別人。
C. 「同學」是陪伴與鼓勵。有時考試成績不理想,大家作伴,下次一起進步,使我在讀書路上不孤獨,有溫暖的感覺。
D. 同伴、同儕、同舟共濟
■李昀榕
英皇書院(中六)
A. 有名同學我不曾跟他同班,但幾乎全校都認識他。事緣他很有主見,經常舉手答問題,有時更語出驚人。如他曾在校內講座的問答環節,問些與講座主題無關的問題;又曾當面質問講者,如講者分享正面事情,他就唱反調問:「你不覺得很假嗎?」
B. 我喜歡「焨hannel」的同學,可配合我獨特的思路,又可一起說同學「八卦」;不喜歡自以為幽默的同學,他與老師講笑話,老師不理睬他,亦無人認為笑話好笑,他卻硬要說下去。
C. 學校是社會的縮影,「同學」的功能就是讓我提早體驗社會。校內總有些不太熟或令人討厭的同學,大家「各司其職」,共同存在,就像社會有不同類型的人一樣。
D. 同窗、酒肉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師
同學、同窗
顧名思義,同學就是指在校內一同學習的人。古時以「同窗」借代同學之意,宋代名儒呂祖謙寫給朱熹的信〈與朱侍講書〉提及「同窗者,乃叔度之弟景愈」。據說「同窗」真與「窗」有關,其中一個說法指古人昔日以「寒窗」形容艱苦的學習環境,學子為了借光看書,多靠窗而坐,一同靠窗而坐學習的人就成「同窗」。歷史上或文學作品中也有不少著名同窗,有的發展成戀人,也有人割席絕交。
愛情悲劇:梁祝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梁山伯與祝英台,2006年被列入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傳說講述,東晉女子祝英台求學心切,女扮男裝到杭州讀書,與同窗梁山伯結下不解之緣。祝英台被父親許配予馬家公子,梁山伯得知後因過度鬱悶病逝。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奔出花轎到墓前祭拜,此時墳墓裂開,祝英台跳入墳中,與梁山伯同穴,雙雙化為蝴蝶飛去。
割席始祖:管寧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筆記小說,記述魏晉士大夫的言談軼事,「管寧割席」是其中一個著名故事。管寧與同學華歆有次一起讀書,碰巧門前有達官貴人的車子經過,管寧不為所動,繼續讀書,華歆卻忍不住放下書本,外出觀看。管寧見華歆讀書不專心,羨慕為官者,加上發現他見金子動心,於是割開二人同坐的蓆子,分開而坐,並對華歆拋下一句:「子非吾友也。」
「巴打」相殘:孫臏與龐涓
兄弟會相殘,同學又何嘗不會?戰國時代,孫臏與龐涓是同窗,一同學習兵法。二人先後受魏王賞識,龐涓自知才華不如孫臏,暗地向魏王誣陷孫臏私通齊國。魏王誤信讒言,割去孫臏的膝蓋骨,又於他臉部刺上字。相傳孫臏裝瘋賣傻以求生,並在齊國使臣的幫助下逃至齊國,成為該國軍師,其後輔佐齊國兩次擊敗龐涓,取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也為自己「復仇」。
文:伍琬妮
圖: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影片撮圖
協力:第22屆校園記者 夏敏蓉、陳穎妍、李昀榕
[語文同樂 第3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