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今日將舉行「香港不滿之夏及美國政策回應」聽證會,外界關注會如何影響國會處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以及法案一旦推行會有何影響。曾任香港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的美國學者戴大為接受本報電郵訪問,分析草案的重點,指草案是為美國政府提供更多中間落墨的政策工具選項,以處理香港問題,如草案獲通過,則華府不再只有直接廢除對港特殊待遇的「絕招」。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起源,要追溯至2014年雨傘運動,兩名CECC時任主席史密斯和魯比奧先後在國會提出《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草案(史 - 眾議院:2015年2月、2017年9月;魯 - 參議院:2016年11月、2017年2月),但當年加入共同支持(co-sponsor)草案的議員寥寥,最終不了了之。在今夏香港反修例示威愈演愈烈下,史密斯和魯比奧今年6月重新在國會提出草案,這次和應的議員愈來愈多,截至周日已有共41名參眾議員共同支持,魯比奧在最新訪問中更聲言草案可望10月中通過(見另稿),令人猜想結局會否有變。
戴大為:美國會通過法案機會大
近期有份聯署支持國會通過草案的前港大法律學者戴大為(Michael C. Davis)向本報稱,這項拖延已久的草案獲通過的機會如今大增,主因是香港近期事態發展,他說:「最近事件顯示香港自治變得如何嚴重退化,顯然北京已直接就示威者要求作出所有重要的政治決定,因此香港明顯存在需要更大監管的自治問題,修例本身清楚顯示地方政府如何顧茖悅北京,少有理會香港自治。」他不認為特首林鄭月娥早前撤回修例,會對美國通過法案的緊急程度有多大影響。
魯比奧本月初投書《華盛頓郵報》,批評反修例爭議可見中國在香港展示其「真正本質」,敦促華府明示可靈活和有力地回應香港問題,「我們的選項遠多於只有按美國法律(指《美國-香港政策法》)終止香港特殊地位的『核武選項』(nuclear option)」。他指華府可通過《全球馬格尼茨基人權問責法案》制裁嚴重違反人權的個別外國官員或單位,同時國會應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以授權制裁那些削弱香港自治程度的中港官員。
邱騰華:單獨關稅區非他國賦予
本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邱騰華上周堅稱,包括單獨關稅區身分的香港經貿地位是《基本法》所賦予,並非任何一個國家單方面施予。不過在魯比奧看來,「北京可資利用和得益」的香港特殊地位視乎這城市有否被當成單獨關稅區、開放的國際金融聯繫以及港元聯繫匯率,「美國可在行政和外交上限制這些條件」。
可制裁官員護示威者 增政策工具庫
戴大為亦指出,《香港政策法》基本上只予華府兩個選項:取消香港特殊地位還是繼續認可中方政策,但新草案則容許「多種多樣的中間工具」(diverse intermediate tools,見表),以制裁未能尊重對港承諾的官員,或保護示威者進入美國,變相擴大了華府監察香港的政策工具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