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曾入圍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中國導演陳為軍,今年帶新片《城市夢》(City Dream)來到多倫多電影節,並在昨晚進行了全球首映。這部紀錄片拍攝於中國中部的大城市武漢,鏡頭聚焦於一戶佔公地擺攤的小販和想要移除小販的城管,雙方各有立場、「鬥智鬥勇」,上演了一部在當下中國很多城市都可能發生的悲喜劇。第一次來到TIFF的陳為軍導演昨日在多倫多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分享《城市夢》背後的拍攝故事。
之所以會想拍這樣一部紀錄片,根源在於陳為軍對中國城市化進程的興趣和思考:「我們都知道,中國過去數十年來在經濟、社會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些變化的基礎,其實就是大規模的城市化:在1980年代,中國城鎮人口比例不到20%,到2018年則已經高達59%,這意味茼陷X億農村人口湧入了城市。
小人物故事 折射城市化巨變
「如此大規模的人口移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農民要面對新的城市環境,這包括和農村不同的制度和規範;而城市政府又有管理、維護城市秩序的責任。來到城市堛犒A民在沒有更多經濟基礎和資源的情況下,很多就選擇擺個小地攤,賣東西賺個差價,就像本片中的老王一家。對於這些人來說,這個小攤就是他們維持生存、得以在城市居住下去的營生。但是從城市秩序的角度來看,這些擺地攤的小販給市容造成影響,同時他們又不交房租、不交稅,價格自然比合法經營的店面要便宜,造成了不公平競爭。小販和城管雙方基於各自立場而產生激烈的矛盾衝突。把這樣一個故事拍出來,其實就是展現中國城市化歷程的一個縮影。」
「城管」是在中國大規模城市化進程中形成的一個獨特的部門,在過去十多年,這個名字常常和負面新聞聯繫在一起:「城管」暴力執法、和商販暴力衝突等報導屢見不鮮。但《城市夢》卻呈現了城管的另一面。在陳為軍看來,「城管人員本身也是普通人,我覺得他們可以說是『沒有牙齒的老虎』:其他的公共部門,比如公安警察等,都有《刑法》等法律的支撐;但城管人員一方面有工作上的任務和壓力,另一方面又沒有真正的法律支持。所以商販可以把他們的通知撕掉,甚至可以對他們動手。
比如片子中你會看到,城管隊長多次受到商販的辱罵甚至拍打,如果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城管,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就沉不住氣打回去,這可能是出現一些暴力問題的原因之一。就像片子堳偕瑗云攭珨﹛A『這些小販是生活上的弱者,我們是工作上的弱者』,城管也有他們的困境所在。」
雖然小販和城管之間有激烈的衝突,但陳為軍卻看到了他們的共通點所在:「歸根到底,雙方都有『城市夢』:來自農村的小販希望能在城市立足,城管一方則是為了維護城市秩序。片中的老王即使還能回到故鄉農村,他的孫女已經不願意也不可能再回去了,為了孫女,這家人一定要留在城市。城管部門後來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即使老王是『移民』,老王孫女這一代一定會成為城市人,從這一點來考慮,他們的目標就不再是把老王趕回農村,而是如何讓他們在武漢立足。」雙方的矛盾由此得到轉機,最後在法制和人情之間找到了折衷的解決辦法。
真實生活比戲劇更好看
作為一部紀錄片,《城市夢》不像其他一些紀錄片那樣帶有沉悶感。與此相反,它甚至有一些喜劇色彩,放映中還多次引發觀眾的笑聲。在陳為軍眼中,紀錄片絕不意味茖I悶:「只要能夠完整地記錄事件,紀錄片也會很有意思,因為真實生活就充滿了有趣的事件和戲劇衝突。」
但要進行完整的記錄並不容易。為了拍下老王和城管互動的整個過程,陳為軍的團隊中有攝影師「臥底」城管,和城管人員穿同樣的衣服、同吃同行不間斷拍攝;有的攝影師駐紮在老王家中,全面記錄老王一家生活情景,這其間還遭遇老王的信任危機。
此外,《城市夢》拍攝於2014年到2015年,但直到現在才得以完成成片,之所以耗時這麼久,陳為軍指光是後期剪輯就花了整整2年:「我們在拍攝過程積累了600多個小時的原片,幾乎每天都會拍下20個小時的素材。拍完後完整看一遍就要花不少時間,剪輯耗時非常長。」
不過陳為軍並不擔心這樣長達數年的耗時:「紀錄片不是時效性短的新聞,像這樣一部反映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片子,不論什麼時候放映,都有其記錄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