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一般而言,評級機構要下調信貸評級前,會先把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例如穆迪在2016年下調香港的展望,至2017年再下調評級。但今次惠譽降級前,香港展望為「穩定」,因此降級來得突然。 展望原為穩定 降級來得突然 事實上,香港示威活動由6月至今歷時近3個月,惠譽是今次事件中反應最快的評級機構,早於6月12日已發報告,而短短3個月內三度發報告,最終在昨日調低香港的信貸評級。惠譽在6月12日的報告預示,《逃犯條例》修訂引起市場廣泛討論,關注會否因此損害香港的高度自治權;過去香港信貸評級高於內地,是基於其高度自治、與內地不同體制的基礎,若一國兩制基礎受損,該行或重新檢視香港評級。惠譽其後在7月30日再發報告,稱香港的評級正受到考驗。 另一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則曾於上月底發報告,警告若長期經濟不振、財政靈活度受結構打擊,香港的良好信貸基礎或會逐步被破壞。至於穆迪,則曾經發表評論,指抗議活動是香港制衡政府的手段之一,若此制衡能力有被削弱的[象,將對香港的信貸評級產生負面影響。 (反修例風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