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政府上周剝奪克什米爾自治權,又以安全為由封鎖當地手機、互聯網和固網電訊服務。當地傳媒無法透過網絡查證消息或打電話,更不能將稿件無線傳送到印刷廠。
面對斷網困境,當地近50多份報紙,只有6份仍出版。一眾記者回歸基本,只靠一支筆及筆記簿到現場採訪,每晚親自開電單車送稿印刷,只為求維持報章出版,成為居民「通往世界唯一窗口」。
維持出版 記者駕車送稿兼職印刷
當地記者每日早上分成6至8人一組,駕駛電單車穿梭該邦夏季首府斯利那加的街區,帶荅筆採訪示威、煤氣短缺或政客被捕等。不少人因為工作難以回家,只能睡在編輯室。
當地報章編輯毛希丁(Raja Mohi-ud-din)每日凌晨2時便駕蚢q單車,親自運送翌日見報的稿件,並自行操作印刷機,通常清晨5時就會帶同成品出現。現時維持出版的報章最多只有8頁,而毛希丁負責印刷的報紙有時只得一紙兩頁,他說:「人們迫切希望看報紙,我試過5分鐘售出500份。」
報章最多8頁 民眾搶購
當地傳媒能支撐多久視乎紙張及墨水的供應,毛希丁指早已習慣物資短缺,自己亦有近一個月存貨,惟坦言「從未試過如此糟糕」。面對局勢動盪及消息封鎖,當地民眾更依賴新聞。他們搶購報紙後,會一個接一個地傳閱,有人直言:「這兩頁(報章)就是我通往世界的唯一窗口。」
克什米爾地區多年來有不少記者被殺或被捕,惟消息封鎖卻是新難題。當地政治版編輯亞辛(Faisel Yaseen)形容:「我們好像活於一間暗房,只能從非常細小的洞穴獲準確消息。」印度政府聲稱斷網是防止混亂的必要措施,表示不會對仍在出版的少數報章採取行動,但不少人權組織和印度知識分子批評,政府正在該長年備受爭議的地區展開一場危險遊戲。
《克什米爾時報》為當地歷史最悠久的報紙之一,其編輯入稟印度最高法院,控告斷網違反言論自由,屬於違憲。
當地民眾亦對記者受暴力對待極為不滿,從事報紙版面設計的巴特(Sameer Bhat)上周五準備上班時,剛好遇到有人向警署投擲石塊,安全部隊利用霰彈槍驅散民眾,巴特的臉及手臂亦被擊中。他翌日出院後隨即回公司工作,未理眼睛瘀黑。當地有數百名年輕人因被霰彈槍的彈丸擊中眼睛失明。
當地直至周一仍有示威,安全部隊封鎖主要道路並部署直升機監視,而在首都新德里的記者會上,印度官員聲稱大部分克什米爾人正恢復正常生活,又否認安全部隊曾於上周的示威中開槍。(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