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年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百多年前因戰亂被迫遷移到中亞的陜西回族人後裔因此而得益。這些定居在烏茲別克的回族人後裔,堅拒與外族通婚,至今不少仍沿用中國陝西的方言和文化習俗,用筷子吃拉麵。由於扎根中亞,了解中國文化,一帶一路為他們帶來良機,不但在對中國貿易中如魚得水,還成為許多中企爭搶的人才。明報記者 李泉
中亞俄國15萬東干人 烏茲別克3000人
「在外面我們也不叫自己中國人,我們自己叫『咱人』,別人就叫我們東干人。」烏茲別克回族文化協會會長白東山表示,目前在中亞和俄羅斯共有15萬的東干人,以甘肅和陝西的回民為主,而烏茲別克則有3000人左右。「在首都塔什干的陝西村,目前有160戶東干族,約1000多人,而全烏茲別克的東干人約有3000人。」
陝西村距離市區約30公里,村埵陬妒蔽漕捆D,道兩邊排列荍曮峞A每戶都有院落。村外是大片含苞待放的棉花地和收割不久的水稻田,村邊有魚塘,塘邊上大黑羊在休憩,一派寧靜的田園風光。村堣H沿用了陝西方言和文化習俗,用筷子吃拉麵,堅持了100多年。
習俗口耳相傳 不與外族通婚
從這條村出去謀生的白東山,是在烏茲別克斯坦的第五代東干人。他能說烏語、俄語、土耳其語和朝鮮語,但是在家堙A就只說陝西方言,記者日前到訪白東山家時,一家人正在做陝西的潲子麵。白東山的家鄉在陝西臨潼,從小祖父輩把家族從中國輾轉來到烏國的經歷口耳相傳,他也對這段經歷如數家珍,並寫成了書出版。
對於能堅持和保留100多年的語言文化和傳統習俗,白東山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堅決不與外族人通婚,「在這堣j家都不會排外,大家都信仰伊斯蘭教,小時候也和其他民族的學生一起上學,交朋友,可是要說到通婚,就沒得商量」。他表示,如果外族的人嫁了進來,「我們有我們的中國味,如果開玩笑,就算她學會了說中文,但是也很難把意思說出來」。
白東山有一子一女,今年27歲的兒子白滿蘇娶了鄰國哈薩克的東干族女子為妻。在烏國的東干人很少,為了不會發生近親結婚的情G,他們會與鄰國,如哈薩克、吉爾吉斯等國的東干人通婚。對於為何年輕人也抗拒與外族女子通婚,白滿蘇說,大家年輕人交朋友沒有問題,但是拍拖卻是沒有未來的,「主要是文化的差異,家族堳O留的傳統文化習俗,外族人可能不理解,甚至可能會產生歧視」。
先輩避戰亂西遷 歷15年輾轉抵烏國
白東山表示,有人說他們是阿拉伯人,他就會說,「我們不是阿拉伯人,我們都是用筷子吃拉麵、坐熱炕的中國人,我們是漢人」。早在130多年前,先祖帶領族人,從陝西出發,經歷了15年,輾轉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哈薩克,最終來到烏茲別克,「即使是來到了這堙A當時的先輩仍時刻想茩n回到中國」。他說,「想祖國」這個「病」是看不好的,「他們都不願意把行李拆下來,打算隨時走,明天不走,過幾天就走,這種想法一直到陝西村建村」。
1936年春天,前蘇聯政府劃出一塊土地,建成了農場,當時的東干人被安置在這堙A當時這堥麭B都是蘆葦,還有狼、狐狸等野獸,先輩一鋤頭一鋤頭,把這堳埵迆{在的陝西村。中國推動一帶一路,烏茲別克正好是沿線重要的國家之一。白東山表示,這為東干人帶來良機,「我們讓村堛漲~輕人到中國去上學,讓他們學會普通話,不僅會說,還要會看和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