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會陷入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風暴,觸發局部地區的示威,市民不難感覺到陣陣低氣壓。鍾庭耀過去擔任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主任,多年來以數字記錄民意走向,讓公眾知道特首林鄭月娥如今民望見歷任特首新低。
鍾庭耀7月換上新身分,成為「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及行政總裁。他不止是反映民情冷暖的「天氣先生」,更深信善用民調可排解社會矛盾,促進和平討論。
文:羅嘉凝 圖:李紹昌
鍾庭耀受訪前一晚,臨時將訪問地點由香港大學改為數碼港。他說新成立的「香港民意研究所」起步就在數碼港的一個共享空間,他用880元租了個座位,不時帶手提電腦就來這邊工作。61歲的他從港大退休後,來到這初創公司聚集地,依然是一身西裝,一副學者模樣,依舊埋首民意調查。
做民調是他的「老本行」。他於1987年港大成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時加入,後於1991年成立民意研究計劃,2000年經歷民調風波(見另稿)、2014年被捲入佔中發起人兼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涉匿名捐款事件。港大民意研究計劃6月公布,受訪市民對特首林鄭月娥最新評分為32.8,為歷任特首新低,對政府的信任淨值為負32個百分點,屬1992年有關調查開展以來最低,為計劃寫上一個標誌式句號。
冀多做突發民調 由民間啟動
以香港民意研究所重新出發,鍾庭耀7月繼續公布民調,林鄭月娥民望評分跌至30.1分,再現新低。鍾庭耀希望香港民意研究所多做事件性的突發民調,由民間啟動,社會支持,調查方法和研究領域上與時並進,例如把手機和固網號碼的樣本比例改良至1比1、將商議式和參與式活動發展成為常規民意研究工具等。截至昨晨9時半,香港民意研究所籌得約527萬元作為起動經費,仍未達600萬元目標。
稱民調功效需民主制度配合
過去近30年用數字記錄民間對政府和特首的意見,他形容民調用科學方法,在有限時空下顯示接近無限變化的民情,善用民調可排解社會矛盾。早前公民實踐培育基金委託民意研究所,就反修例做3階段民情研究,首階段於7月24至26日以電話訪問1007人,結果79%受訪者認為政府應設獨立調查委員會,73%的人認為政府應全面撤回修例。
反修例風暴引發多次衝突,他說現時「群眾鬥群眾」是國內文革思想的延續,階級鬥爭掩蓋和平演進的思維,間接令民調失效。他形容民調有點像選舉投票,「沒有真普選,投票也只是鳥籠政治」,民調要發揮功效,需要民主制度配合,「香港的民主步伐停滯了,家長管治加強了,民意調查的功能也削弱了,十分可惜」。
倡民間眾籌做區選調查共享數據
近年坊間民調減少,學術界民調亦減產了,媒體不太願做民調。他說,外國每逢選舉,多間媒體公司聯合做數據調查,攤分巨額經費,沒有參與的媒體就沒有相關數據報道,收視定受挫;以往本港數個電視台會共同委託研究中心做票站調查(exit poll),但近年有建制研究中心免費提供部分票站資訊,傳媒掏荷包做票站調查的誘因不大。
11月將有區議會選舉,他強調票站數據有很強分析性,建議民間眾籌,委託研究中心負責,估計需約200萬元;長遠民間可找義工做調查員,社會自發做票站調查,再由民間共享數據,增加公眾對選舉行為、社會發展的認識。
民調不斷發展,別人看數字是「無溫」,鍾庭耀則見到數字後的血肉感情。外人聽他說話斯文細聲,原來他是一名運動健將,每天游泳,每年聯賽就落場打曲棍球。年屆花甲,不怕被旁人的曲棍球棍所傷嗎?他說:「當你做有危險性的運動時,對體育精神方面有更高要求。」多年游走球場、學術界、政治圈,經歷多少威脅時,他應該就是以此要求自己。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