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互聯網+護理服務」的6省市試點,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6省市均已發布各地的相關方案與施行細則。「網約護士」試點上路半年以來,各界反應多屬正面,主要相關疑慮則集中於「上門服務的護士是否夠專業」,以及「一旦遇到突發情況,醫院方面能否及時安排應急處理」兩者。 今年2月,內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於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6省市進行「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後,各地實際上的進展未盡相同。寧波、南京、廣州三地因之前已有類似的「探索」,相較於其他試點進展較為迅速。 涵蓋基礎、常用護理 去年底發布的《北京市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專案目錄(2018版)》,包括25項「網約護士」服務,《方案》發布後北京暫未推出新的文件;相較之下,目前寧波市75%的公立醫療機構已入駐寧波雲醫院平台,2400餘名護士完成註冊,並已提供上門護理服務2500多筆。 以廣東第一批「互聯網+護理服務」為例,涵蓋基礎護理、常用醫療護理服務、常用中醫護理服務三類專案,鼻胃管灌食、抽痰護理、生命體徵監測、家庭巡診、母嬰護理乃至拔罐等都入列,基本上可滿足普通患者的居家護理需求。天津、上海、江蘇、浙江提供的服務專案,也都類似於廣東。 各地區服務項目有別 不同之處,在於江蘇、浙江兩省附加上服務人員的條件,江蘇並明定「互聯網+護理服務」的負面清單,針對「網約護士」執行靜脈輸液(俗稱「吊點滴」)、動脈抽血等項目予以限制。各地區別較大之處在於「抽痰護理」,天津、上海、江蘇、廣東均可提供,浙江則不提供此一服務。 而「網約護士」可能存在的安全問題,也確實在各地引發部分民眾的一些擔憂。家住上海市寶山區的居民黃女士家住6樓,父親長期癱瘓在H,需定期去醫院做護理。她坦言未選擇「網約護士」的原因,一是不清楚上門服務的護士的素質能否達到要求,二是若遇突發情況,醫院方面能否及時做好應急處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