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40後:髮絲變白 悲憤未止
八九民運期間,許女士常到新華社示威,支援學運人士,六四事件發生後眾人憤怒不已。轉眼70歲,她已一頭白髮,但說悲憤從沒止息。她說參與集會20多年,訴求始終如一,要求平反六四,追究事件責任,「中國政府必須清晰交代,對人民講一句道歉,國家政權必須面對六四事件」。
50後:憂港自由收窄 信燭光不滅
63歲的唐先生八九民運期間任職的士司機,義載大學生到當年的灣仔新華社示威及聲援學運。過了30年,他仍未忘記當年電視畫面,至今風雨不改出席六四集會。他擔憂港府修訂《逃犯條例》,令香港自由空間收窄,但深信燭光會繼續在維園亮起,寄語年輕人傳承精神,「環境愈惡劣,我們更加要來」。近年有年輕人選擇不出席集會,他說不應抱怨新一代:「用自己方法沒問題,只要繼續紀念六四事件便好。」
60後:六四喚醒對社會關注
六四事件令59歲的黃先生深深體會「中國政權的殘暴」,亦喚醒他對社會的關注,多年來主動為不公義發聲。他除了出席六四集會,一直以來也不時出席大小遊行,如反對23條立法。他說發聲未必能改變社會,但不發聲日後可能抱憾,「若你曾經參加活動,當你老了,你會有深刻記憶,覺得自己至少曾經付出一點努力」。
70後:難忘師長教誨 冀子女明是非
第二次出席六四集會、42歲的蔡先生說,至今無法忘記班主任於六四事件後在課室悲傷地講述民運學生遭屠殺,「使我明白政權是不公義的」。他今年首度帶子女出席,盼子女認識六四,冀他們明辨是非,不平則鳴,「人生不止是上班、下班、吃飽就算,要了解身邊發生的事情,要為不公義的事情發聲」。他有感「可能未來30年未必平反到」,恐當年曾見證或經歷事件的人漸逝去,事件會被遺忘,盼下一代人傳承。
80後:感香港赤化 憂子被洗腦
80後媽媽何女士冒雨抱21個月大兒子到維園。她說1989年時正讀小學,家人亦是毋懼8號風球,帶茼o參與遊行。故她亦希望可藉六四晚會,從小教育兒子「明辨是非」,亦把六四的歷史真相承傳下去。她說近年有感香港赤化愈來愈嚴重,留意到街上的小學生常接觸「抖音」等內地應用程式,擔心兒子成長過程會被洗腦,所以欲送他入讀國際學校。
90後:中港有不同 命運仍扣連
近年香港有聲音反對舉行六四晚會,亦認為建設民主中國與港人無關,20多歲的鍾先生認為,中國與香港關係從來非常密切,「兩者即使有不同,兩個命運也是扣連,不能夠因為強調香港人身分,而忘記這段歷史」,認為只有中國有民主,香港才可有更自由空間。他說出席晚會是希望更多人了解六四事件,「不要忘記,才可以讓當年爭取的正義在這個世界上反映出來」。
00後:為不公發聲 有責任傳承
17歲中五生簡同學與一班同窗,1989年6月4日時尚未出生,只能從歷史資料窺探六四事件。促使他首度到維園點起悼念燭光,是因30年前一班學生爭取民主自由,提醒他「現在學生都有責任為不正確的事情發聲」,將精神傳承。他說眼見未來香港自由度或會收窄,應把握機會出席集會,「可能是僅餘的機會去親身了解」,亦是在對香港出路與前途迷惘之際「尋找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