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陳姓女子因急性腸胃炎上吐下瀉至診所就醫,打完止吐藥返家後,臉部卻變得猙獰,出現扭曲歪嘴、坐立不安等,家人一度以為「中邪」或中風,送急診才診斷患有錐體外症候群(EPS),打完抗膽鹼類藥物後,症狀立即消失。 急診醫生陳憲青表示,錐體外症候群是因身體的運動系統受到某些干擾,導致無法正常靈活作用時,會發生肌肉張力異常、類巴金森氏症、肢體僵硬或坐立不安等現象。 陳憲青指出,錐體外症候群有些是藥物所誘發,例如成分含有多巴胺拮抗劑的胃腸藥,或傳統抗精神病藥物,可能使少部分病人產生這種貌似「中邪」、中風的反應。 常見的症狀包括急性肌張力不全,發生的位置多在眼部、舌頭、頸背部與四肢,因肌肉持續孿縮,症狀可能有眼球上吊、眼球歪斜、牙關緊閉、歪嘴、歪頭、舌頭外吐或捲曲、角弓反張,或坐立不安,末梢運動無法停止不動。 陳憲青說,EPS經由藥物治療後大都沒有後遺症,而且預後良好。醫生呼籲,就醫時應跟醫生說明用過什麼藥品有助於醫師鑑別診斷,曾發生此病症的病人,下次就醫時需提醒醫生曾經發生過錐體外症候群,以避免再度開到相同成分的藥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