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四月份的一個星期,我在文學與電影課講授詩與電影。下課前讀了一首詩,相信很多文學愛好者都很熟悉;這首詩也啟發了奇斯洛夫斯基導演拍攝他的遺作《紅》。在帶點悶熱的下午,我在課室開始讀〈一見鍾情〉*:
他們兩人都相信
是一股突發的熱情讓他倆交會。
這樣的篤定是美麗的,
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
既然從未見過面,所以他們確定
彼此並無任何瓜葛。
但是聽聽自街道、樓梯、走廊傳出的話語 ──
他倆或許擦肩而過一百萬次了吧?
……
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詩人辛波絲卡美麗的文字,講愛情的偶遇其實並不是我們所想的那麼「突發」,在二人真正相遇之前,他們可能已經在城市擦身而過千百次,只是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不知而已。
那個下午,我特別留意到詩中的一句話,好像它故意從書中跳出來跟我打招呼:「但變化無常更是美麗」,為何變化是美麗呢? 在我們成長的教育中,父母總希望我們學有所成,然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認識一個穩定的伴侶,結婚養育下一代。對於「穩定」的追求,似乎是華人社會一個普遍的現象。 〈一見鍾情〉談愛情,但可以引發我們思考其他事情。
活在一個樓價高、物價貴、工種少的社會如香港,「穩定」已變成奢侈品,但這塈琱ㄦQ談社會層面的原因,而是人生根本是不穩定的,無論社會環境如何,在人生的任何階段,變化其實是必然的。我所理解的變化大概可以分為兩種吧,讓我以一些生活經驗分享一下。
第一種是預期的變化。踏入了四月,大學四年級的同學快要畢業了,一隻腳已經踏進了社會。預期的變化當然有預期的問題,例如找不到合適工作啦、報不到進修的學校啦等等。然而,就算預期的變化都有不能預期的問題,讓我們措手不及。當年我從宿舍搬回與家人居住,重新適應一種生活方式,對我來說,是一場充滿困惑與挑戰的學習過程。
第二種是沒有預期的變化,這方面的例子其實比我們想像的多,不光是失戀、死亡等。我有幾位比我年輕的學者朋友,他們辛辛苦苦讀了博士學位,一直在大學做茖S有保障的合約講師工作,每星期的教學時數是駭人的,最近他們都決定離開學術界了,走人生另一條路。我非常佩服他們的勇氣和能力。當他們穿上畢業袍的一刻,又怎會預料到有這一天?
「變化無常更是美麗」這一句,不是要把人生的轉變浪漫化,而是讓我們接受變化,準備自己。當大雨過後,太陽出來的一刻,我知道生活其實從來不是穩定的。
*出處:辛波絲卡(著)、陳黎、張芬齡(譯),《辛波絲卡》(台北:寶瓶文化,2011年)
■黃淑嫻
作家、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創作小說、散文、詩。作品包括小說集《中環人》(獲第 25 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本好書),近作散文攝影集《亂世破讀》。
■阮智謙
攝影師、導演。曾獲鮮浪潮電影大獎。攝影作品包括《東西:也斯紀錄片》、《1918:劉以鬯紀錄片》等。出版散文攝影集《亂世破讀》。
文:黃淑嫻
圖、圖說:阮智謙
[語文同樂 第3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