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佔中9人案將於周三判刑,案件自去年開審以來,佔中啟動、三子角色、退場掙扎等細節暴露於太陽底下,當時屬運動核心組織者、「學聯五子」之一的羅冠聰不欲斟酌細節,只想強調79日佔領,情G混亂、倉促,體會了「身不由己」。
學聯過去亦曾多次開會意圖整理當年細節,但礙於有人傷痛未平,以及太多事件和太多不同想法,進度不理想,但他體諒那些傷痛。而佔領過後,上街爭取的市民人數大不如前,羅冠聰認為要檢討民主運動如何走下去。
文:羅嘉凝
去年11月,佔中9人案開審,翌月審結,本月初法院裁定9人各最少一項罪名成立,本周三判刑。代表張秀賢及鍾耀華的律師提出,2014年9月28日凌晨宣布啟動佔中時,學聯本來只想和平佔中提供人力及物資支援,佔中三子之一的陳健民卻說「完全唔係咁樣」,形容首聞此質疑,不會排除有誤會,但相信可能性不高。
張、鍾兩人是否推卻責任?羅冠聰認為,「撇除內容,法庭不是可自由講心中想法和完整忠誠呈現政治主張的地方」,律師團隊間如何處理,不代表組織間有衝突。
庭上難忠誠表述所想 倍尊重戴耀廷陳辭
羅冠聰2017年因闖入俗稱公民廣場的政府東翼前地而入獄,他審訊時想過自辯,當時前法律界議員吳靄儀曾向他解釋,律師職責是為當事人尋求最大利益,而非忠誠呈現當事人所想。他稱不是要批判任何人事,只是法庭存在很大限制,這令他加倍尊重戴耀廷的結案陳辭,既忠誠亦能打動人心。他亦很佩服鍾耀華在庭上稱不希望判刑時考慮其個人背景,形容鍾是進一步獻身,奉獻成為法庭對運動裁判的一個模範,為大家反思法律、法庭、裁決,給了一個好方向。
羅欲強調,佔領期間形勢轉變之急遠超預期,沒一人可掌全局,團隊之間、團隊內部亦沒非常有效的溝通,「有些人被十萬件事纏住而聽不到一件事,那件事又演變成一件很重要的事,類似這樣,很容易會發生,亦很合理」。面對爭論,他沒太多詮釋,宣布佔中時周永康、岑敖暉、黃之鋒已被捕,3人獲准保釋後,已有十多萬人聚集,根本無時間「回帶」,只能想如何走下一步,哪一剎宣布啟動佔中、抑或物資進場,他認為在法庭以外意義不大,並非運動轉向的核心。
15分鐘做決定 3人同意當共識
「我們不是大家坐在會議室傾兩小時,有會議紀錄寫好,有清晰決定,實際上是大家只有15分鐘在講台邊做的決定,其間不斷有人被拉去傾不同的事,人來人往。」他認為受現實條件牽扯,有誤會很合理。他說當時不足30人的團體,有人去佔領區傾偈、與政黨協調、與民間團體商量,有人在團隊Telegram群組拋一個問題,可能有3個人回應同意就當是共識,但可能有人事忙錯過了,過後很難再推翻。
至於張秀賢形容運動是「失敗收場」,他則盡量避免評論。面對離場爭議,他指各人各有考量,佔領者「不是你的士兵」,不容你擺佈。他說當時一名德高望重的社會賢達來電,說再包圍禮賓府就會出動解放軍,令他有各種考量,退場與否並非理所當然,大家都是「摸茈衈Y過河」。
故事版本各不同 無意深究對錯
他認為每個人的故事版本會不同,很難找到一個終極答案,他無意深究誰對誰錯,很多年後,大家可能會仔細想那時策略、所謂中間人的政治影響、那時如何可令事件推進,「這些未必是大家心中有答案,但我想大家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追尋」。
佔領運動將迎來5周年,很多人仍未能消化。他指學聯內部曾多次開會欲整理檔案,進展不理想,因79天佔領日內特別事情有二三十件,每人每事各有五六種講法,「例如選擇不對話對運動影響,某程度上是很純粹的判斷,亦可能有很多壓力仍未消解」,更有人不欲回看運動的東西,很多人仍有創傷,他體諒大家的困難。
欠「上街有用」論述 不可單靠道德力量
佔領時,他形容某程度上「身不由己」;佔領後,很多人說無力感,上街人數大不如前,他覺得因為現未有一個論述說明為何群眾運動仍有用,且政治運動面對前所未見的打壓,「以往我們覺得香港有底線,面對有底線的政權,我們可以施壓,他會有反應;但我們現覺得政權無底線,施壓亦無反應,等同你掉個波落地,你知它會反彈,但你掉落深淵,你不知有多深,何時會反彈」。
身為社會運動組織者,他認為要檢討民主運動如何走下去,不能再單靠道德力量,「以前可能得,但現在一定不行,你必然要有新方向、新想法、新刺激,(支持者)才會走出來投票,我認為這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