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季度各項經濟資料陸續出爐。北京消息人士透露,一系列解讀及舉措將密集出台,既安撫人心,亦透露出中央藉機促深改之意。
自去年中美貿易摩擦以來,外界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及研判猶如過山車。去年年中,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現「逆周期調節」,突顯出決策層的危機意識和憂患思維,宏觀政策亦隨之微調。
從目前已經公布的多項經濟指標可以看出,與過往刺激路徑不一樣的逆周期政策效應正慢慢取得效果。
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4%超預期,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在3月份站上枯榮線,央企第一季度累計實現利潤同比增長13.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經合組織(OECD)等國際機構,也對中國經濟增長做出更加積極的預期。
向好的經濟數據安定人心,也增強了決策層延續深化既定策略的定力。從外部環境來看,習近平、李克強接連訪歐,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已進行九輪,明確向外界傳遞中國將履行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承諾,而即將開幕的北京世園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亞洲文明大會乃至多國海軍閱艦式,固然有其政治、外交含義,其經濟內涵也不遑多讓,畢竟「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從內部宏調來看,「大水漫灌」轉向「放水養魚」已成趨勢,大規模減稅、降費等降低企業成本、提振企業信心的措施也表明供給側改革2.0時代的到來。
官方人士透露,一系列「真刀真槍」為企業減負的政策持續落地。本月初,增值稅率下調政策已實施,配套細則將密集出台。5月1日,社保費率企業上繳比率下調開始,有利企業擴大投資、增加生產的組合措施將見效顯效。
然而,中國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毋庸置疑。世界經濟增長放慢和國際貿易擴張放緩的態勢正在倒逼深化改革開放的內生動力,實體經濟的困境和結構性矛盾亟待解決。
坊間有傳聞稱,部分地方大員或將陸續進京參與新聞發布,既可統一認識以貫徹中南海指令,也有化解外界對於地方債務危機等的疑慮以增信之意。鍾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