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談起廟宇,大家可能會聯想到放滿神像、祭品的神壇,或者電影中降魔伏妖的情節。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開辦「專業廟宇管理證書」課程,從文化風俗及現代管理的角度出發,揭開香港廟宇白煙瀰漫的神秘面紗。
兼學文化管理
入廟一定只有拜神?非也,走進廟宇、宗教場所,也可學到本地風俗文化、歷史、傳統建築,甚至管理知識。專業廟宇管理證書課程於每年3月及10月開辦,分兩部分:「廟宇文化與風俗」及「廟宇服務及建築物管理」,前者集中探討本地廟宇的歷史、現G及發展,課題包括「廟宇傳說與掌故」、「廟宇建築藝術」等,考察包括深水鶪T太子及北帝廟、天后廟、關帝廟等,讓學員了解廟宇文化、與地區的關係;後者教授維修保養、客戶關係管理、節日活動策劃等知識,過去學員曾到青山寺考察,學習廟宇建築及保育方法。兩部分上課時數各45小時,另各設3小時考察及2小時考試,整個課程合共100小時。
課程導師來自不同範疇,有研究香港掌故的學者、研究中式建築的建築師及市場學教授。專業廟宇管理證書課程統籌陸詠騫(Winnie)說,課程旨在讓學員了解香港的風俗文化,乃至於廟宇的日常管理,「課程是與華人廟宇委員會合辦,並不是談迷信,而是希望令廟宇管理與時並進」。
及格學員可「跳級」競投做廟祝
課程畢業生甄小梅(Debbie)於2018年2月取得證書,她本身從事印刷和商貿行業,當日受母親影響而報讀課程,「我的母親是深水鶪T太子及北帝廟的廟祝,我從小就在廟媕隻ㄐA做些打掃、收錢的工作。後來得知這個課程,覺得很有趣」。Debbie對課題「廟宇服務與產品」感受最深刻,她有機會思考如何把現代化管理及銷售理論,套用到母親工作的廟宇。「我設計了一款新產品,把粉紅色蠟燭製成蓮花燈形狀,用作祭祀祈福。母親和廟宇的老員工起初不太接受,可能因為蠟燭顏色太鮮艷,與廟宇本身沉實的色調不配合,但我堅持,推出後也大受歡迎。」Debbie說功課視乎課題內容而定,如「廟宇服務與產品」要求學員製作小冊子,介紹香港一間廟宇。
Debbie念課程時認識到其他學員,他們的背景相近,有的是道長或廟祝,有的從事殯儀業,部分學員是從外國回流的華僑,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而報讀課程。Winnie補充,並非只有從事廟宇相關行業的人才能報讀課程,對中國傳統廟宇文化感興趣者也適合報讀,課程對申請人的學歷無特定要求,報名時亦毋須接受面試或筆試,不過有意報讀者宜具備一定的中文讀寫能力。此證書並非「齋讀書」課程,設兩次考試,Debbie指考核內容不算艱深,「例如(試題)會出一張傳統日曆上的圖片,要你解釋(圖片)代表什麼日子、節氣等。聽起來似是很難答,但都是課堂教授的知識,平日上課只要留心便可」。Winnie表示,取得證書的學員可獲豁免投標華人廟宇委員會「廟宇管理合約」之第一階段資格評核試,如通過之後的面試,並成功競投「廟宇管理合約」,就可成為管理該廟的廟祝。
■課程資料
報名資格:年滿18歲,對中國傳統廟宇文化感興趣或有志從事廟宇工作者;建議具備資歷架構第二級資歷,或懂得讀寫中文
報名方式:於院校網站、郵遞或親身遞交申請
授課語言:粵語,輔以英語(講義及考試為中文)
修讀年期:一般8個月
學費:9,800元
出路:取得證書者可獲豁免投標華人廟宇委員會「廟宇管理合約」之第一階段資格評核試
備註:出席率達80%並於首次考試及格者,可獲5,000元獎學金;符合上述條件且成績最優異的3名學員,可獲8,000元獎學金
資料來源:院校網頁;資料以院校網頁為準
文:韓祺疇
圖:資料圖片、受訪者提供
[明路—生涯規劃 第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