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潮流興說唱,近年的流行曲、廣告歌都融合了說唱元素。上世紀也曾流行說唱,粵劇《萬惡淫為首》的主題曲《乞食》,便由南音開始,一句「冷得我騰騰震,真係震到入心」唱得街知巷聞。南音是用廣府話說唱的曲藝,當時走在街頭巷尾、茶樓酒館等,都可以聽到南音的歌聲。為了讓新世代親身體驗並重新認識南音,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舉辦「南音遊記——行到邊·唱到邊」展演計劃,游走全港18區,以南音細說社區歷史與文化風貌,為市民帶來深度的文化體驗。
走進社區 親身體驗
說唱為重要的民間藝術,南音於2017年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清朝道光年間出現一本書籍《粵謳》,記錄不少廣府話寫成的七言句子,為已知最早的廣東民間說唱集。不過南音起源的明確時期則無從稽考。而在珠江三角洲一帶,以廣府話說唱的流行曲藝有南音、木魚、龍舟 、板眼及粵謳5種。
儘管社會上也認同南音具有高文化價值及急需保存,然而時移世易,會演唱南音的人也不多,新一代未曾經歷南音的全盛時期,只能單靠影音紀錄認識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遊記」展演計劃就是把南音重新帶回社區,讓大眾以「行到邊·唱到邊」的輕鬆心情,親身體驗南音。展演計劃會以「南音」為焦點,邀請藝團「一才鑼鼓」巡迴全港18區,為觀眾演唱南音曲目。計劃特地揀選每個地區的代表性地標、建築為表演場地,並串連各區的文化傳統風貌及非遺項目為說唱內容,讓南音走進社區,拉近與大眾距離。
地區風貌作題材 新撰曲詞
南音是上一代的娛樂,不免令人感覺老套。因此,展演計劃將會有不同的新嘗試,為南音注入活力。一才鑼鼓除了現場演唱傳統經典南音曲目,也會新撰曲詞,並以當區風貌、非遺項目及表演場地的特色為題材,用南音說唱一番,除了帶來嶄新而具深度的文化體驗,亦加深觀眾對當區文化傳統的了解。此外,展演計劃亦提供一個文化交流平台,例如今年2月東區的演出,邀請了漁民傳統嘆歌演唱者與一才鑼鼓跨界合作,進行嘆歌與南音這兩項非遺項目演唱,充分展現南音的靈活,亦令觀眾耳目一新。
◆「南音遊記——行到邊·唱到邊」 展演計劃
計劃將會游走全港18區,除了南音演唱,亦透過文字、圖片、展板、多媒體節目,展示南音的歷史、藝術特色、文化價值,以及在香港的發展與轉變,讓我們一起重新認識南音,走一趟非同凡響的非遺音樂旅程。
■港島區展演安排:
日期:3月24日(灣仔區:虎豹樂圃)
4月12日(南區:蒲窩青少年中心)
九龍區及新界區的展演日子和地點稍後公布
語言:粵語
報名:灣仔區名額已滿,只接受後補;南區將於3月底開始接受報名
費用:免費
查詢:吳小姐(電話︰2780 2283,電郵︰jojo@huluhk.org)
詳情:www.lcsd.gov.hk/ICHO
主辦: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文、圖: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語文同樂 第3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