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上一代眼中,90後、00後都很幸福,衣食無憂。但是平靜的海面暗藏波浪,如公開試之殤。《海浪堛瘋Q》90後的訪談堙A很多人都質疑考試制度,其中一名訪談者電影導演黃飛鵬記得:「他們(老師)說只要用心努力就能入大學,但不是說只要用心努力,讀不讀到大學其實是沒緊要。」電台DJ希比說:「我以前地理考試成績差,但不代表我不喜歡這個世界啊!」
另一種困擾來自父母。參與雨傘運動的男生回憶,為什麼討厭別人為自己決定,事緣小學六年級時,數學競賽與羽毛球區隊兩場選拔「撞期」,母親擅自為他選擇參加數學競賽,因為學業光環比運動更耀眼。在背包旅舍工作的女生,曾重讀中五,事隔十多年,她仍然記得母親當初的不信任,「我問媽媽是否覺得我升不到中六?她說是」,但女生渴望聽到的是一句「我信你」。
看見成長的可能
新書不是怨氣大結集,蔡寶賢希望00後學生在上一代人的成長經驗中,看見人的多種可能。她參考本地人口普查分類,按修讀科目、職業與種族,盡量訪問來自不同背景的90後,「我不要定義90後,而是盡量呈現愈多90後的面貌」。受訪者提到的潮流俗語,直接收錄其中:「中二病」、MK、做兵、DQ等。部分受訪者有奇情經歷,如芭蕾舞者跳入動漫女僕文化,意外安撫夢想受挫的痛;身兼「地盤佬、補習教師與咖啡店東主」的男生,撐開生存與生活的夾縫。亦有些尋常的經歷,像身分證出現簡體字人名,招來特別的目光;抵住家人壓力由專科轉讀藝術,卻惶然不知是否有天分。
「我以前都要被迫在考試制度生存,但制度以外,我也有生存的方法。」蔡寶賢讀初中時,自知不擅長讀書,但選擇參加不同活動尋找快樂與知識,就像一提到校內音樂劇,她與師妹都變得很興奮。她經常讀報、看新聞,為記者夢而努力。「學界生涯規劃只集中(大學)選科與工作,但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你有否認真想過,人生還有什麼選擇?」2017年,她辭掉正職,放棄穩定收入,專心寫書,「我想記錄這時代」。
難忘「巴士阿叔」
雨傘運動、香港回歸、開放自由行、SARS、facebook與網絡出現。
以上6項是蔡寶賢收到116名90後填寫的問卷堙A最多人選出對香港影響深遠的本地與國際事件。問卷羅列了1990年至2017年6月中外大事,每人最多可選25件本地重要新聞、15件國際時事。一人容易有盲點,她借助數據,較宏觀地觀察時代。每次訪談,她會問受訪者對事件的看法,或不待她問,對方已開口:大小事輕易與政治掛勾、中港矛盾、樓價高企等。回顧自身,她亦數算重要大事,如網絡顛覆世界,打破國家界限;反國教事件、傘運展示集腋成裘的年輕力量;至於「巴士阿叔」事件,她認為不是小事,「這開啟了網絡公審文化,大家以後遇事就直接拍片放上網、批鬥對方,很少再講同理心」。
《四代香港人》作者呂大樂為《海》寫序時,提到必定有人挑戰內容的代表性,但書中展示到90後立體的精神面貌,為世代帶來對話。「我傻龠沺鼣ㄞ鄍X書,那我們一起努力,做想做的事,讓彼此看見。」蔡寶賢不敢自稱作者,而是記錄者,趁90後仍年輕,記下彼此對自身與社會的抱負。
人渺小如一顆鹽,隨時代翻滾,但經歷沉澱重構,信念結晶,波光粼粼──這就是書名的由來。
文:蔡康琪
圖:劉焌陶、資料圖片
[語文同樂 第37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