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童遭父親虐待至死事件震驚日本社會,掀起輿論關注虐兒問題。受害女童曾向就讀學校與兒童諮詢機構發出求救信號,但卻未獲恰當保護,學校屈服女童父親壓力,而負責處理的兒童諮詢機構更涉無視受虐風險,將女童交回施虐者手中,終致悲劇。有網民詰問:「哪埵酗ㄕV施虐父母屈服的拯救者?誰能保護每天在家中擔驚受怕的小孩?」有學者認為保護兒童機構防範意識不足,輕視客觀事實而判斷失誤,成兒童保護網漏洞。
10歲女童栗原心愛上月24被發現倒斃於千葉縣野田市的寓所浴室中。其41歲父栗原勇一郎供稱,當日因故與女兒爭執,曾拉扯她的頭髮,猛力倣V,用花灑對她澆冷水,其後因女兒失去知覺而報警。栗原與供稱擔心人身安全而未有施援的31歲妻子同以傷害罪被捕。他向警方堅稱,自己只是在「管教」女兒,不認為做錯。
輿論將事件矛頭直指保護兒童機制失效。心愛原居於沖繩糸滿市,父母一度離異,至2017年再婚。惟未幾心愛母親的家人向市內諮詢機構申訴栗原涉家暴,心愛亦遭恐嚇。栗原其後舉家遷往千葉縣野田市。
「老師,你能為我做些什麼嗎?」
直至2017年11月,心愛在學校填寫欺凌問卷,始令受虐曝光:「我遭受父親暴力對待,半夜被叫起來又打又踢。老師,你能為我做些什麼嗎?」校方查問後,得悉心愛的父親常趁機對她暴力相向,遂將個案轉介至所屬的柏兒童諮詢所。當局隨即於安排心愛暫時接受保護,並暫居於親戚家中。
野田市政府引述醫療報告稱,心愛受虐後疑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談及父親時便馬上痛哭,應避免與父親接觸。不過栗原為當局「強令父女分離」強烈抗議,展示聲稱心愛撰寫的信件,上稱「被父親毆打的說法是謊言」,又在去年2月擅自向校方要求此後由妻子接送女兒上下課,變相令心愛回到其控制下。兒童諮詢所雖認為栗原父親可疑,但未有阻止,亦無向心愛確認實G,在評估受虐風險與緊急程度增加的情G仍下認為「不會再發生虐待」,同意讓心愛回家。當局此後一直未有家訪,直至上月終發生悲劇。
時任柏兒童諮詢所所長周三(13日)接受《千葉日報》訪問時,雖然承認有關判斷有誤,但堅稱對商議過程「無印象」、「不知情」,對於個案負責人等細節亦含糊以對。現任所長二瓶一嗣早前則承認對心愛的個案處理粗疏,為未能保護受害者致歉。
評估風險緊急 仍同意回家
心愛的遭遇只屬冰山一角。日本警察廳早前公布,去年虐兒及家暴案創新高,涉及的18歲以下兒童共8.1萬,為連續第14年上升。不少網民認為,事件反映日本社會將虐兒視為家庭私事、不願介入的慣例,令受虐者求助無門。
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本月7日就日本對《兒童權利公約》的履行情G發表報告,就日本頻傳虐待兒童個案表示關注,批評現有法例過度側重家長的監護權,令家庭反成虐兒滋生溫H。委員會要求政府加強相關對策,包括徹底調查並嚴厲追究加害者的刑事責任,另亦應制定兒童申訴制度,全面防止虐兒。
現法例側重監護權 反成虐兒溫H
首相安倍晉三本月8日就虐兒問題舉行內閣會議,表示將加強防範措施。厚生勞動省周一(11日)宣布,將研究在所有兒童諮詢所安排律師、醫生等駐所,加強介入可疑個案的機能,計劃今年3月中在國會提出相關法案。筑波大學心理學家原田隆之教授在新聞網站《現代Business》撰文稱,兒童諮詢所評估虐兒風險時,主要由專家根據與監護人及兒童面談作出判斷,以及按兒童狀G、監護人對改善現G的意識等客觀數據計算風險評分。
今次事件反映當局傾向訴諸專家意見,忽略客觀事實,易因個人偏見出錯,例如事件中兒童諮詢所職員可能在涉事父親強壓下屈服,或是在集體決策中作出不負責任的決定,成保護兒童漏洞,呼籲重視實證。
明報記者 羅睿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