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80在2005年初次亮相時獲多名歐洲領袖撐場,被寄望成可跟歐元並肩,成為歐洲另一享譽全球的象徵。時任英國首相貝理雅和西班牙首相薩帕特羅更分別稱讚它是「經濟力量的象徵」和「夢想成真」。如今A380卻因體積過大不合業界需求,淪為難以負荷的「大白象」。 A380推出之初,旅遊業開始走出九一一恐襲的陰影,航空公司蜂擁落單,預期它會降低營運成本和增加利潤。空巴當時估計可出售700至750架A380系列客機,並可在市場上擊敗波音747客機。 面市即逢金融海嘯 奢華風難吸客 A380由構思到面世一直爭議不斷,屢超支及延誤。整個計劃估計高達250億美元,更因法國及德國政府的補貼鬧出爭議。 2005年法國和德國合作之間出現的裂痕重創A380生產進度,延至2007年正式推出市場時,全球金融海嘯已迫在眉睫,規模和奢華再不受落,銷量隨即下降。與此同時,引擎生產商推出效率更高的新設計,以配合新一代的雙引擎機種,亦令A380優勢進一步減少。 一名航空業高層稱:「這是一架嚇怕航空公司財務總監的飛機,座位賣不出的風險實在太高。」 波音此時推出787「夢幻客機」,推動「點對點」的策略,直接衝擊A380的僅餘優勢。波音787旨在繞過A380服務的航空樞紐,開發二線城市之間的航線,也即「點對點」。 根據經合組織(OECD)去年的研究文章,中型城市的發展速度是超大城市的兩倍,令「點對點」的吸引力相應增加。 (路透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