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每年冬季流感下公立醫院病牀常滿,醫院管理局每日公布內科病牀佔用率,被醫護詬病「造數」,有醫護指其計算只選取凌晨時分數據,且加大病牀基數,連康復及短期病牀也計算在內,「溝淡」整體佔用率,沒呈現迫爆實况。即使近一個月有醫院的病牀佔用率最高達133%,但有醫生反映巡房量高達200%。
明報記者 許芳文 朱韻斐
據悉,醫管局已知悉前線對現有病牀佔用率的不滿,正研究在下個冬季服務高峰另設急症內科病牀佔用率;另計劃來年花8億元加逾500張牀,當中九龍中及九龍東各佔約80張,同時會增加相應人手。
「早上10時最迫」 凌晨數據未能反映
醫管局現統計各院內科凌晨12時佔用數字,近一個月整體內科病牀佔用率最高為116%,上周五佔用率首度沒爆滿,跌至98%。15間急症醫院中,共有約八成日子的佔用率破100%,當中將軍澳醫院曾一連三日達130%;屯門醫院有9日佔用率冠絕各公院(見圖)。然而,有前線醫護認為凌晨數據無法反映日間「戰况」,猶如只呈現「戰後餘波」。
有醫管局資深管理層表示,內部數據顯示早上10時內科病房最擠迫,因新症湧入舊症未走,除了經急症室入內科的患者,另有病人預約入院接受輸血、注射特別抗癌藥等,即日可出院,凌晨數據不反映當日服務高峰。
此外,醫管局計算病牀佔用率方法亦惹質疑(見圖)。有醫護人員向本報透露,屯門醫院內部數據顯示急症內科病牀佔用率長期達140%,在另一大樓的康復內科病牀佔用率約110%。相比之下,醫管局公布的屯院內科病牀佔用率較低,最高僅127%。該醫護質疑院方計算時加入康復病牀,「溝淡」急症內科佔用率,公眾難以知悉醫護應付急症病人的工作量。醫管局發言人表示,現主要將同一臨牀部門管理的病牀歸類計算,即承認計算時涵蓋康復病牀。
稱工作量早達200%
「只加4張牀 哪有病人睡洗手盤底?」
同時,一名在內科工作多年的醫生說,醫管局不以常設病牀作基數,「一個內科病房(原本有)40張牀,你怎麼可能跟我說佔用率只是110%,即是只開了44張牀,如只多開了4張,哪會有病人睡洗手盤底?還未計借用了婦科和骨科的牀」。他平日巡房只需看14人,但冬季高峰要看30人,形容工作量早達200%。
醫管局只提供算式
本報向醫管局多番查詢計算佔用率的病牀基數,該局拒絕提供,只回覆一條計算方程式,即基數(分母)包括常設病牀及短期病牀,而被計算正在使用的病牀包括常設病牀、短期病牀、臨時病牀,以及內科爆滿時分流至其他專科的病牀(分子)。即佔用病牀數目超過常設的內科急症、康復病牀,以及短期病牀的總和,佔用率才會破100%。
李國麟:基數不應包括康復短期病牀
衛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說,有病人用短期病牀(冬季服務高峰期內持續加開的病牀),已代表醫護工作量比非高峰期增加,基數不應包括康復病牀及短期病牀。醫管局資深管理層認為,原則上應分開兩類病牀計算,「有責任技術上要正確」,向公眾呈現足夠資訊。前線醫生聯盟主席黃嘉恩指出,急症病牀主要收急症室入院病人,康復病牀用途不是收急症,兩者混合是「溝淡」數據;不計康復病牀較能反映病房空間迫爆和醫生工作量。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則稱,公布百分比易被扭曲,要求提供原始數據。
醫管局發言人回覆,公布內科佔用率旨在令公眾理解公院已飽和,諒解擠迫情况,將重新考慮未來發布方式,盼可反映前線繁忙程度。
(公院爆煲解構之二)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