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公營房屋需求殷切,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增至5.5年。多名委員昨在房委會公開例會上,關注如何增加公營房屋單位供應,有委員建議重建未用盡地積比率的舊屋h,以及將房委會工廠大廈重建為住宅。房屋署指出,大規模重建舊屋h需時,亦需考慮原區安置住戶等問題,會進一步延長現有公屋輪候時間。 被倡重建工廠 署長:需考慮安置租戶 房委會昨舉行公開例會,多名委員關注現時土地缺乏下,如何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委員溫文儀表示,不少屋h特別是1997年前興建、受舊啟德機場所限而密度較低的公共屋h,未善用土地潛力,建議房委會局部重建,「若有10多個地盤(屋h),每個提供二三千個單位,可追回公屋不足的差額」。另一委員黃碧如則建議重建房委會的工廠大廈,重新規劃作公營房屋用途。 委員柯創盛憂慮,政府上調長者綜援申請年齡由60歲延至65歲,擔心現時多項以60歲為長者劃線的房屋政策亦會跟隨政府做法,認為房委會需交代會否跟隨。委員尹兆堅稱,目前房委會公屋3年上樓承諾已成「空中樓閣」,建議房委會應重建多條樓齡逾30年的舊屋h,並就重建舊屋h訂立具體時間表。 房屋署長應耀康稱,房委會重建舊屋h有既定準則,稱重建長遠雖能提供更多單位,但重建時間長,且需考慮原區安置現有住戶等問題,會進一步加長現有公屋輪候時間。他又稱,目前房委會工廠大廈使用率高,若要重建亦要考慮安置工廈租戶。 陳帆:房委沒計劃改「長者60歲」定義 運房局長陳帆會後表示,現階段房委會沒計劃改變長者60歲的定義,會密切留意政府政策及社會人士的意見。他又稱,會積極檢視現有公共屋h有否空間加建住宅單位,但需考慮對現有居民生活影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