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明日將舉辦「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特別展,其中將展出由台北故宮借出的國寶、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結果引起爭議。由於借展文物十分貴重,有專家質疑赴日展出是否符合程序,也有民眾擔心這件有1400年歷史的珍藏,能否經得起赴日展出的「損傷」。
1400年歷史國寶 展一次休3年
上月,日本所藏傳為顏真卿所書的《楷書自書告身》在上海博物館的「董其昌大展」上匆匆亮相10多天即撤回日本,因為要參加籌備多年的顏真卿特展。東京國立博物館近日在網站推出有關信息,該特展分為六章節,其中來自台北故宮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758年)和另一名唐代書法家懷素的《自敘帖》(777年)等國寶,出現在第三章「顏真卿的活躍」部分,該章被稱為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通過唐代規範的演變,再次回到了表達自我情緒的書寫狀態」,這也是《祭侄文稿》首次在日本展出。
《聯合報》曾報道,《祭侄文稿》被核定為國寶,等級比核定為重要古物的翠玉白菜還高。考慮到書畫的脆弱性,台北故宮博物院1984年起陸續精選出70件名作列為限展品,規定每次僅能展出42天,展後須休息3年以上。也就是說,《祭侄文稿》和《自敘帖》在台北故宮都難得一展,可以說「展開一次,傷害一次」。
對此,早在去年11月,立委柯志恩就質疑,「如此重要的國寶外借,到底是誰決定的?」台灣知名媒體人黃智賢也曾表示,如果《祭侄文稿》在日本展出,「我寧可它回到北京去」。有內地網民稱,法國羅浮宮的鎮館之寶《蒙娜麗莎》連離開羅浮宮都不行。也有人擔心運送的過程會傷害到這件珍藏,「除非這帖完全擱真空堙A否則是必然會受損的」。
京故宮《清明上河圖》曾日本展出
觀察者網昨引述華東師範大學「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青年研究員樊波成稱,一般而言,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制定一些不得出境展覽或是具體展覽規格的文物。例如根據大陸規定,元代以前的書畫、絲作品都被禁止出國(境)展覽。
不過,根據2012年1月美國之音的一篇報道,也是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為慶祝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北京故宮博物院曾精選200件文物在日本展出,包括鎮館之寶、宋人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專家:出境借展屬程序問題
對於《祭侄文稿》赴日展出引起的爭議,澎湃新聞昨引述不具名的知名博物館文化交流人員稱,公眾對事件的感情可以理解,但這一事件的核心其實在於台北故宮出境借展是否合乎法定審核程序,如果合乎程序,其實真沒什麼好質疑的,「因為無論是唐或宋代的文物,中日之間的交流展出一直處於一種很正常的狀態」。另一位古代書畫研究者表示,十分認可東京國立博物館這些年的這一系列中國古代書法的策展,「文化無國界,從中可以見出對中國文化的尊重與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