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新聞網海外版-明報加東版(多倫多) - Ming Pao Canada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 前往新版面 ]
 
主頁    要聞     加國新聞     地產新頁     中國     國際     港聞     經濟     體育     影視     副刊    工商專業    股市行情  
即時新聞網 ·  醫事網 ·  車網 ·  樂在明廚 ·  置業頻道 ·  FAN club ·  分類網 ·  特刊專區 ·  香港股市行情
   
 
圖片
社交媒體如facebook等會運用演算法,按用戶的「網絡足印」提供觀點及性質相近的資訊,最終令用戶接收的資訊流於片面。(路透社)
放大
 
內地短片應用程式「抖音」主打創意及趣味內容,也有很多無厘頭短片,例如有用戶上載吃西瓜的片段。(抖音國際版Tik Tok截圖)
放大
 
每日都有數量龐大的用戶長時間投入網絡影片平台的世界。圖為歌手鄧紫棋(G.E.M.)的YouTube頻道突破100萬訂閱,2018年11月獲官方送上獎狀。(網上圖片)
放大
 
2018年世界盃,法國守將烏姆迪迪在對戰澳洲時犯手球,幸球隊最終以2:1取勝不至於成為罪人。他在賽後見網民瘋狂將其犯規改圖,亦在Instagram限時動態上載圖片,將手球一刻惡搞加入籃球架,像是用足球入樽。(網上圖片)
放大
 

其他新聞
題型拆解﹕推行政策「困難與挑戰」
哈爾濱國際冰雪節
國有特色:走進哈爾濱冰雪城
新聞焦點:非洲豬瘟在中國
答案
[顯示全部題目]

[昔日明報]

 
港聞
 新媒體時代﹕小心屏幕被操控 跳出「回音室效應」

【明報專訊】你有試過看Instagram(IG)限時動態看到無法自拔嗎?一打開IG,便可以欣賞朋友的動態,或令人在短時間內沉迷。限時動態的功能讓用戶可分享大量相片和影片,同時發揮創意製作自己的專屬短片,再加上文字、塗鴉工具和其他創意特效,令限時動態更生動有趣,美化效果甚至媲美攝影App(應用程式),用戶自娛之餘,還可與朋友分享成品。

◆現象分析

限時動態吸引用戶

無論是Instagram、YouTube、facebook、WhatsApp或抖音,都推出限時動態功能,看準新世代的口味──「簡單、快捷、好玩」的娛樂需求,用戶既能創作專屬影片,也可用最短的時間瀏覽別人的影片,快速接收各種豐富的內容。

如今,每日有數以億計的人使用社交媒體和網絡影片平台。截至2018年底,IG每月約有10億活躍用戶,每日有超過1億張相片和短片上載;在蘋果App Store(程式商店)下載量連續3個季度位列首位的「抖音」,近期風靡全球,憑茪j量15秒的短片吸引用戶追看,每月活躍用戶超過5億;YouTube每月登入用戶量達19億,每日觀看時數達10億,單在香港便有近70萬個頻道。

究竟這類社交媒體和影片平台為何能吸引龐大的用戶,每日長時間投入網絡世界?大家在IG上探索全球各地的帳號時,不難發現看到的都是自己喜愛的事物。當你觀看YouTube影片時,留意一下屏幕右邊「即將播放」和推薦影片的內容,都是YouTube因應你的喜好而推介的影片。在YouTube上「煲劇」,一集完結後下一集自動播放,或有劇集相關的周邊娛樂影片推薦,令你忍不住花更長時間觀看影片。

演算機制按喜好推薦內容

這一切都是刻意安排,是YouTube演算法的精密機制默默控制你的屏幕內容,它分析你的喜好興趣推薦內容,吸引你的眼球。

事實上,我們在YouTube觀看的內容都被其演算法左右,推薦影片預設為自動播放,目的就是吸引用戶停留更長時間,增加廣告收益。若你在YouTube上多看新聞議題,它會偏向提供觀點相似的影片,這或會強化用戶既有觀點,甚至影響其批判思考能力。

■網絡詞彙

15秒心理學

隨茪@段接一段的網上限時動態及短片的推送,不但屏幕內容被操控,連我們的觀看行為也被控制,全因網絡平台「別出心裁」的設計——運用15秒心理學在無形間令我們停不下來。

重複刺激大腦致「行為上癮」

短片應用程式抖音的用戶有類似的使用模式——打開程式、戴上耳機、觀看一段段的影片,待回過神來,才發現一至兩小時已經過去,卻不太記得看了什麼。

這正是15秒心理學的威力,透過小小的互動細節,重複刺激大腦中相同的區域,令多巴胺激增,導致「行為上癮」。

在短短的15秒內,應用程式的設計正符合著名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Adam Alter)提出的行為上癮要素:

1. 不可預知的積極回饋

每次滑動智能裝置的屏幕後,出現的短片內容就是不可預測的回饋。你可能喜歡,或許不符期望,但每次15秒並不長,就算短片不討好都不會帶來過多的負面情緒。反而每次不知好壞的影片,會帶來間歇性的快感(又稱間歇性變量獎勵,intermittent variable rewards),讓人更期待下一段短片。

2. 即時感官刺激

應用程式預設自動播放,短片一段緊接一段,而且每段皆以全屏幕配上背景音樂播放,帶來迅速的視覺及聽覺刺激。你還來不及思考,短片已經結束,並緊接播放下一段。

3. 緊張感

通常15秒短片的配樂及故事情節並不完整,給人戛然而止的感覺。運用心理學的蔡氏效應(Zeigarnik effect)解釋,未完成的事令人印象深刻,更會帶來緊張感,使人不斷重複地做。

4. 強大的社會聯繫

影片平台的點讚或評論功能,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及互動。每次獲得「讚好」或留言,就是一次公開的稱讚,使上傳短片者及觀眾都得到滿足感,鼓勵下次重複行為。

回音室效應

除了觀看行為被左右,用戶觀看的內容也不是隨機發放,而是經過計算的。網絡平台會分析用戶的「網絡足印」,如搜尋紀錄、所在地區、活動紀錄等,經過演算法而提供觀點及性質相近的資訊,使意見類同的聲音不斷重複,令處於其中的用戶認為相關觀點就是事實的全部,朋友圈的讚好更進一步鞏固既有立場,最後導致用戶逐漸看不到相反的意見內容,使資訊接收流於片面。原理就似回音室般,發出聲音的人會收回相近的聲音,故該現象稱為「回音室效應(Echo Chamber Effect)」。

網絡足印影響推薦內容

網絡影片平台運用「推薦」(recommended)和「趨勢」(trending)功能,推送與用戶喜好相近的短片,讓用戶觀看及讚好,重複以上步驟可令演算法推送更準確的內容,而用戶接收的資訊就更趨單一。除非用戶主動搜索立場不同的資訊,否則難以接收其他角度的內容。

搜尋引擎如Google及社交媒體如facebook,則運用演算法為用戶塑造獨一無二的個人頁面,好處是用戶可以快速找到相關資訊,可是搜尋結果也受「網絡足印」影響。

資訊單一易致錯判形勢

隨茪玻p網普及,網絡平台已成為人們接收資訊的主要途徑之一,長期接收單一角度及經篩選的資訊,用戶會處於相對封閉的環境,誤以為自己的意見與主流觀點及事實相符,對事實缺乏全面的認知,或錯判形勢。

■媒體素養

認識演算 資訊自主

於新媒體時代,明白你的,不單是你自己。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指出「沒有意識但具備高度智慧的演算法,可能很快就會比我們更了解自己」。facebook的廣告投其所好地出現在眼前,用戶的資訊選擇已經不由自主;網上購物平台亞馬遜無止境地推薦商品,不斷增強你的購物慾。不少科學家預言物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會對人類社會產生革命性的變化,機械人將學會人類思考模式,甚至為人類作決定。

好習慣助重掌屏幕內容

現時演算法已經蒐集及追蹤我們的網絡足印,替你選擇資訊,繼而影響你的意見或行為。假如你仍然希望掌握屏幕上的內容,獨立思考,便須養成下列習慣:

注意網絡足印

無論是搜尋資料、在社交媒體發帖或讚好、登入網上帳戶,都會留下網絡足印,當中包含重要的個人資料,如姓名、電郵地址、相片、帖文、短片等。不少網站會收集我們的個人資料、朋友清單、瀏覽及購物紀錄等作數據分析及商業用途。大家可以在社交媒體或網絡帳戶設定私隱保護,減少留下網絡足印,廣告或贊助內容便會減少出現。

使用無痕瀏覽器

運用瀏覽器的無痕模式會開啟新的專用視窗,讓你在私密狀態下瀏覽網站,而且不會記錄造訪的網站,不會保存任何的歷史紀錄、cookie或密碼,可避免網站追蹤你的網絡足[,廣告便不會如影隨形地跟荍A。

多元化訂閱

演算法產生的「回音室效應(Echo Chamber Effect)」,讓用戶較多看到相近的意見,重複及強化其觀點,收窄思考的角度。要走出「回音室」,我們必須注意用多角度思考,網絡上閱讀要多元化,瀏覽及訂閱不同立場的內容。若大家在社交媒體追蹤不同持份者的專頁,演算法收集你的瀏覽紀錄後,便會推送不同立場的意見,讓你聽到「室外之音」,在充足及全面的資訊下獨立思考及客觀判斷。

文:香港青年協會媒體輔導中心

[通通識 第557期]

 
 
今日相關新聞
新媒體時代﹕小心屏幕被操控 跳出「回音室效應」
[顯示全部題目]



引用明報

引用明報(加拿大)內容收費準則:(包括:報章,各類附刊,數碼及任何名下之內容)

文字:每100字(含標點符號) 30元
特別內容如獨家新聞,名家約稿等另按情況收費

圖片:每張50元
獨家,合成圖片,圖樣設計另議。

凡未於收費表列明之項目而屬明報(加拿大)內容者,引用者請先行查詢收費。

舉報剽竊內容獎勵辦法:

凡舉報可能剽竊明報(加拿大)內容者,若有關舉報能成功令明報(加拿大)追討有關費用,在扣除追討費用後,舉報者可獲有關金額的15%作為酬勞。

 
廣告 advertisement
廣告 advertisement
 
 
 
 
主頁 ,  誠聘 , 待聘 ,
房屋出租  ,  招生  , 
服務  ,  買賣  ,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