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社交媒體盛行﹐有健美達人便借助這個新興平台﹐教人如何保持身型窈窕。但有個人健身教練則表示﹐這些「健身工具」並非適合所有人。
華裔健身教練蕭駿(Chun Siu)表示﹐網上健身指導與教練跟學員單對單訓練﹐最大分別是﹐前者通常是一些普通及容易的運動﹐不是根據學員身體特點來度身訂造﹐故效果不大﹔後者則是按個人的情況﹐如身體某部位受傷﹐而訂定一套動作。
另外﹐有人在健身時容易受傷﹐是因為姿勢不正確﹐單對單訓練則可以讓教練即場矯正學員姿勢。
不過﹐蕭駿亦不沒殺網上「健身工具」的好處。其優點在於使用時間夠彈性﹐無論早上起H﹐又或晚上深夜﹐只要有時間﹐便可按跟據網上的指導來做運動。
另一健身教練芒諾(Bree Munno)亦表示﹐網上視頻及手機應用程式所教授的健身方法﹐並不能幫助客人達到特定的健身效果。因為每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要達到某個效果﹐可能要針對鍛練某個部位。
但芒諾表示﹐兩種方法都各有利弊。不過﹐她建議﹐透過網上或手機程式健身的人﹐最好受過一定的訓練﹐而且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她說﹕「對初學者來說﹐最好一對一的訓練﹐因健身教練解釋更多﹐亦能推動受訓者做鍛練。」
健身教練貝爾(Alicia Bell)表示﹐網上健身指導只適合一些日程緊湊、自律性強的人﹐因為他們自覺地按規劃練身﹔但比較被動﹐需要其他人士在旁推動的﹐就應找一個健身教練面對面教導。
她又提醒市民﹐個人健身教練這一行業並無規管﹐任何人都可自稱為健身教練﹐要物識一個合適人選﹐便得花點時間。她提議市民可留意教練的資歷﹐如情況許可的話﹐不妨與對方見面﹐那就更隱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