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昔日的戰爭,多指敵我雙方無情殺戮,血戰沙場;今天中美貿易戰、全球科技戰、網絡戰等,雖滴血不見,但同樣凶險。在戰爭中求存,有人摩拳擦掌,有人消極應戰,亦有人苦中作樂,選擇以另一種心態迎接艱澀歲月。
■電影簡介
1951年韓戰期間,美軍在韓國的巨濟島上興建了戰俘收容所,關押十多萬朝鮮人民軍。新上任的所長希望改變收容所形象,找來頭號「搞事分子」盧景修(EXO成員都敬秀飾)、精通四國語言的楊芬麗(朴惠秀飾)、鍥而不捨尋找愛妻下落的癡心漢姜炳三(吳政世飾)、深藏不露但營養不良的「舞王」小胖(金^熩飾)等成立戰俘舞蹈團「Swing Kids」。各成員雖經歷各種痛苦與辛酸,但在舞團團長Jackson(Jared Grimes飾)帶領下,同心練舞,為首次演出做好準備。然而國籍、語言、政治理念以至舞技差異,為Swing Kids演出帶來一連串隱憂……
■《勁舞Dancing癲》
導演:姜炯徹
主演:都敬秀、朴惠秀、吳政世、金^熩等
片長:133分鐘
級別:IIB
上映日期:1月3日
■延伸推介
◆電影《鋼琴戰曲》(The Pianist)(圖a)
一首鋼琴樂曲,成了猶太青年華迪拉史標曼(艾哲倫保迪飾)在戰爭中的保命符。1939年納粹德國入侵波蘭,鋼琴家史標曼一家六口被押解到華沙的強制性猶太人區,最後被勒令登上前往集中營的火車。其間有猶太警察救了史標曼,使他成為全家唯一的倖存者,在朋友接濟下於不同秘密住處中偷生。某天坦克突襲,他逃難時遇上德國軍官荷西夫,被審問時他奏起蕭邦的《G小調第一號敘事曲》。荷西夫被其琴技感動,對他生起憐憫之情,並定時提供生活必需品,令史標曼捱過戰火。電影故事取材自波蘭猶太裔鋼琴家華迪拉史標曼的回憶錄,亦同時滲入了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小時候的真實逃難經歷。
◆《自由之心》(Twelve Years A Slave,索羅門?諾薩普著,盧姿麟譯)(圖b)
「我不止想活荂A我要自由的人生。」爭取自由,也是一種戰爭。受過高等教育的黑人音樂家索羅門?諾薩普(Solomon Northup)本居於紐約,然而一次工作時不慎被騙,慘遭綁架及販賣到美國南部當黑奴,後輾轉被販賣到不同地方。黑奴被主人恣意虐待,卻苦無反抗的機會。索羅門絕不認命,憑蚢麰姘雃菪悛澈H念、與家人重聚的希望,捱過當黑奴的日子,直至偶遇痛恨奴隸制的加拿大木工,在他的幫助下,最終取回自由公民的身分,被送回紐約,在自由之戰中勝出。
此書後來被改編為電影《被奪走的12年》,電影橫掃各大海外影展獎項,更獲2014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改編劇本」等殊榮。
文:陳綺雯
圖:巴福斯影業、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3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