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餐桌之上,幾雙筷子你來我往,隨時引起「戰爭」。當碟上只剩下最後一份R菜,就是決勝一刻。這時善用以下的「神回覆」,就算未能說服對方,也可以趁對方思考時,攻其不備把最後的那份菜餚夾走。 ■《論語?鄉黨》(圖a) 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 民國時期散文家夏丏尊在《談吃》一文中,引用《論語》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說明中國人自古對於「吃」的追求細緻,連聖人孔子亦如是(另有指這是孔子重視禮法,認為祭祀時所用食品務求精細)。你亦不妨引用此句,展示自己對於食物,也有執著。 #吃貨的日常 ■蘇格拉底(圖b) 壞人活 是為了吃與喝, 而好人卻是為了活 才吃與喝。 吃喝不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正好告訴我們進食的意義。接下來便可開啟一場關於人生意義的哲理討論,援引古今中外的哲學名言,例如:「我唔會空肚食早餐。」待對方陷入深思之時,便可先下手為強。 #以前我無得揀 #M家想做好人 ■林文月《飲膳札記》(圖c) 有時我不免想, 味覺往往也可能 引發一些鄉愁 或深藏於心底的 記憶的。 若「說之以理」的方法仍未奏效,便可「動之以情」。台灣作家林文月的《飲膳札記》記敘了19種菜餚的烹調過程,以食物扣連與親友的往昔。你也可以此為開場白,分享自己的童年故事,說不定就能感動對方,把最後一份美食拱手相讓。 #雞蛋六隻 #糖呢就兩茶匙 ■葉輝《食物與愛情的詠嘆調》(圖d) 誰控制了我們的食物,誰就控制了 我們的愛情、 我們的呼吸 乃至我們的思想。 香港作家葉輝在《食物與愛情的詠嘆調》中借食物抒情,兼及各地飲食文化的討論,值得一讀。誠如作者所言,食物往往連結我們的情感與理智,絕不能輕易被人控制。所以即使碟上只剩下一蔥一蒜,我們都要堅定立場,一口都不能少。 #You are what you eat ■謝霆鋒(圖e) 只要心意不變 就能找到 最初的味道 一旦彼此僵持不下,菜餚漸漸變冷,失去了熱騰騰的香氣。眼見對方神情變得猶豫,你就可以參考藝人謝霆鋒在美食節目《12道鋒味》中,所示範各種特別的進食技巧,邊吃邊勸勉對方:「只要心意不變,就算食物變冷,也能找到最初的味道。」 #不要玩食物 ■日劇《四重奏》家森諭高(圖f) 一次聚餐裹,朋友擅自在炸雞上加了檸檬汁,家森諭高(高橋一生飾,左二)便問:「為什麼要給炸雞擠檸檬汁?」他們從這些餐桌的小細節,探討人與人之間微妙的相處。原來朋友認為加上檸檬汁後味道較好,便以為人人如此,忽略了各人不同的飲食習慣,並未互相體諒。你不妨拋出這疑問,請對方體諒你實在太想吃炸雞了。 #以上方法炸雞限定 文:韓祺疇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語文同樂 第352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