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40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令不少人先富起來,進入內地投資辦廠的港商很多賺到盆滿x滿。亦有不少港商在剛開放的內地掉進投資陷阱,不止輸光身家,還令他們從此走上維權道路,下半生在無盡的上訪路上顛簸。第一批進入內地投資的港商蔡潤標說,他就是那一批「愛國大傻瓜」。
自稱「愛國大傻瓜」 一開放即北上
今年82歲的蔡潤標,1950年代來港,白手起家,1976年到內地尋找商機,同時在東北山區籌建學校,到遼寧錦州和商人張志凱合作投資150萬元(人民幣,下同)搞地產。他說,張的父親是軍長、母親是軍醫,哥哥也是團長,但張其後中風離世,他的投資也被當地官員無理奪去,第一次在內地投資亦以失敗告終。不過他並無灰心,1978年實施改革開放後,他又搶先一步返內地投資,「有名有地位,為何不去」。講起當時的風光史,他還記得很清楚,時任深圳市委書記梁湘和寶安縣委書記李容根(後任廣東省副省長)親自請他吃飯,並邀請他回大陸搞「六合彩」,「但我唔識做,於是答應設廠」。
「當時地方對港商極為重視,所到之處警車開道,敲鑼打鼓夾道歡迎。」蔡潤標說,有時去到一些偏僻地方找不到車,打電話給政府,甚至派出醫院的白車來接送。蔡潤標表示,當時做生意一帆風順,首批返內地投資的港商基本上人人賺到錢,「我當時在深圳西鄉投資設廠,做電腦傳真機及大哥大,生意好到如印鈔票,很快工廠擴大,最高峰時工人有4萬,是深圳第二大外資廠」。他的合作伙伴更厲害,「當時有粵東某市的市長做後台,我和內地合作方一起做走私生意,晚上開軍車插黃旗(軍需品,地方警察不得檢查),將電視、洗衣機等電器大批走私返內地」。
生意愈做愈大,和地方政府關係也不錯,1996年1月,深圳市人民醫院同意撥6萬平方呎地,邀請蔡潤標合作籌建癌症研究醫療中心;同年西鄉鎮政府撥地近70萬呎,讓他籌建800人的非牟利安老院。他還助養200名貧困學童,並每年捐78萬元,在深圳、韶關、廣州等成立7所學校,內地傳媒亦爭相報道。
不過好景不常,轉折點在香港回歸前後,蔡潤標以為工廠已運作正常,且年紀漸大,於是減少「孝敬」地方政府的支出。他過往每月都會向村委派10萬元「利市」,由村書記向各方打點關係,派出所則每月要送2萬元,否則工廠的工人會經常被查戶口和證件。少花了這些錢,最終卻令畢生血汗錢化為烏有。「人家早有預謀,僅僅是因資金周轉上的問題,稍晚了一個月出糧給工人,工廠很快就被地方政府查封。」
數千萬資產80萬拍賣 分文未拿回
蔡潤標的工廠在2002年被查封,幾千萬資產被法院以80萬元拍賣,最後拍賣所得也被村委用於給工人發工資,自己一分未剩。之後的16年,蔡不斷打官司,希望可索回自己的錢,「一生人大上大落,如果心境不好一早就死了。如果是人治的社會,我打官司會輸;如果是法治的社會,我一定會贏」。他說,「經常有內地的上訪者來找我取經,介紹經驗如何立案,我跟他們講,有道理就大聲講,愈吵得厲害就愈有效果,一人去吵沒人理,人多力量大。」
聯合港商行萬里上訪 「無奈可悲」
為集合更大力量維權,2007年蔡潤標聯合一班在內地投資被騙的港商,成立「港商(內地)投資權益關注組」, 其中6名成員曾帶茈荈D書和一疊疊證據,由香港出發到上海,再去山東煙台、濟南以及陝西西安,最後到達北京,歷時半個月,行程逾萬公里,創下港商集體北上請願先河。
擔任關注組副組長的蔡潤標表示,當年「萬里長征」申訴是無奈也是可悲,因為他們已不再信任內地的法律,其後多年他們仍堅持多次到北京有關部門反映情G,不過時至今日,蔡潤標始終未成功。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