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月有人注射肉毒桿菌毒素後死亡,施針醫生年屆86歲,引起醫生年齡設限的討論。本港肝病權威、70歲的黎青龍教授認為,若以年紀區分醫生有無能力行醫是年齡歧視,年長醫生以經驗取勝。微生物學權威袁國勇教授將62歲,他說從未想過退休,又認為不論年齡,醫生應每隔數年考試,以決定是否能續牌行醫。
明報記者 朱韻斐 許芳文
衛生署2015年曾調查醫療服務人力,向約1.3萬名註冊醫生發問卷,獲6000多份回覆,有5488人報稱在職並提供年齡,當中1278人(約23%)屬60歲或以上,70至79歲有404人、80至89歲有92人,90或以上亦有4人(見表)。
澳洲過70要每3年驗身
醫學會副會長林哲玄早前稱,澳洲要求70歲或以上的醫生每3年驗身一次,馬來西亞就要求70歲以上醫生續牌時申報健康狀G;英美等地,經過研究後決定不為醫生執業年齡設限。本港衛生署醫生退休年齡按聘用條款而定,分別為55、60或65歲;醫管局則指在2015年6月1日前入職員工退休年齡為60歲,當日起新入職的退休年齡為65歲,「特別退休後重聘計劃」亦以65歲為限。
黎:經驗無可替代 年輕或「危險」
香港醫務委員會無規定執業醫生年齡上限,70歲的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講座教授黎青龍仍在診症、教學及研究,即使連續講書四五小時亦難不到他,「我雖然好老,但體力上暫時未有不同,不過我肯定遲早會有分別」。他認為,若以年紀區分醫生有否能力行醫是年齡歧視,「86歲的醫生未必全部都active(活躍),86歲是比較老一點,但我覺得年紀大的醫生更有經驗,所以與年紀沒有大關係,反而年紀小的可能會『危險』」。黎又說,醫生經驗無可替代,對問症亦有幫助,例如部分肝病患者會隱瞞飲酒情G,「我會說肝功能這麼差,不止喝這麼少酒,未必有後生女(醫生)敢這樣問」。
對於增設醫生驗身制的建議,黎青龍料難執行,「正如學生考完試及格,都不代表一定好,無法guarantee(保證)。我認為要continue practice(繼續行醫),如果做得smooth(順利),例如在私營市場執業,病人會一個介紹一個,如沒人介紹,自己都知可能會倒閉」。他說,年長醫生若神志清晰、日常活動正常,應可繼續行醫,他亦傾向相信經驗較豐富的醫生。
將於月底踏入62歲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行醫37年,他說若65歲後港大不跟他續約,仍未考慮退休,笑言「我去養和『搵真銀囉』!可能中文大學請我呢」。他說若澳門有大學請他也會考慮,可繼續服務社會。
袁又稱,雙眼已開始不中用,近的事物看不清,漸進鏡也幫助不大,在台上講書時也不太看到電腦簡報,「無計,年紀老係咁啦,唯有企遠點(看電腦)」。
袁:定期考核料惹反彈
對於應否為醫生執業設年齡上限,袁說:「你過不到考試,你不可行醫,考到試才可續牌。你所講的問題就解決,任何年齡都要考試就不會有年齡歧視,公道。」不過,他相信實行這做法會引起很多醫生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