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每人都有穿起校服的回憶,女生總會羨慕鄰校的水手裝、格仔裙剪裁稱身美觀;男生也會嫌棄白衫西褲不便又易髒。本港有2179間中小幼、特殊學校,除了辦校團體屬校,各校校服款式、物料不盡相同。教育大學今日起辦展覽,展出20多件特色校服及仿製品,包括來自16校的13套旗袍裝、已絕版的新法書院水手服、上世紀30至40年代常見的中山裝等,呈現本港100多年的校服發展史。 水手服活潑可愛 多幼園用 藍色水手領上衣,配以半身摺裙,這套東洋風格女生校服,是本港風靡一時的校服。教大香港教育博物館館長張樹娣稱,「新法書院的女子校服,想當年個個都話是『第一』」,她稱,水手校服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的日本流行,新法當時亦緊貼潮流,不過隨虓s法停辦(2012學年),這套經典校服已成絕版,但仍有不少幼稚園特別喜歡水手服予人活潑、可愛之感,故很多幼稚園會設計水手校服。 展覽團隊逐一翻看本港2179間學校的校服,發現500多間中學,仍有16校採用旗袍裝,包括4間真光、傳統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英華女學校等。張樹娣稱,只有香港培道中學選擇白色旗袍,即使其餘旗袍均以藍色為主色,但其顏色層次有不同,有淺有深,而且在企領、手袖、前襟位置,有白色、藍色或綠色綑邊;裙襬亦有「對衩」及「疊衩」之分。她稱,辦學團體一般都認同旗袍可彰顯女性溫柔嫻熟的美德,又覺得可代表其辦學理念;又指多年來已有不少學校因舒適度,以其他款式取代旗袍。 男生仿英校 50年代起已恤衫西褲 男生校服方面,自50年代至今都以恤衫西褲為主,小學男生多會穿起短褲,做法仿效英國的學校。香港教育博物館「香港校服今昔」展覽今日開幕,周一至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開放公眾參觀,展期一年。展覽由始於清末的校服說起,由最早期的「卜卜齋」馬褂、長袍至近年的經典校服都有介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