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美貿易糾紛陰霾下,在內地設廠的港資企業首當其衝,尤其是電子、精準五金業等。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說,累計已有十多間企業表示有意將生產線搬回香港,並發展智能製造。過去大半年,本地業界已了解到生產力局是「再工業化」的主要倡導者,連同政府新政策,「再工業化」的氣氛已在港形成。 需工程師而非大量工人 地少不再是問題 過去製造業需要土地興建廠房,又要大量工人密集式勞動,令其在地少、人工高的香港逐漸式微,而「再工業化」目的是以高新技術發展高增值的製造業。畢堅文說,香港有潛質,亦有能力做到智能製造,有信心可將製造業帶回香港,「智能製造不再需要大量工人,而是工程師;高科技亦可解決香港地少的問題」。 坊間誤以為生產力局是一個「政府部門」或「企業顧問」,畢堅文解釋,該局其實一直「落手落腳」為企業提供一站式升級轉型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集中為工業界提供服務,其中包括汽車零部件、電子、智能製造等。 與德研究所合作設科創中心 他上場後,「再工業化」已成為重中之重,局內已有多名具「工業4.0」認可資格的專家,提供多個培訓課程;又與德國弗勞恩霍夫(Fraunhofer)生產技術研究所合作成立科創中心,啟發企業由代工生產轉型至發展品牌等。 畢堅文期望,企業中的研發、測試、起模、設計、試產等工序均在香港進行,並將核心發展技術留在香港,長遠將「工業4.0」的概念由製造業延伸至其他行業,提高所有企業的生產效率,名符其實地「促進生產力」;並將香港的優秀技術對外推廣,輸出工業技術。
|
|
|